10月25日,第三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杭州举行。主题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效果落实与实践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800多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学者、管理者等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将持续3天,内容包括:大会报告、晒课(小学/初中/高中)、点评、优秀论文和课程颁奖等。
林崇德教授介绍了十九大报告中相关的内容: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了题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其中,他谈了三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1.心理健康服务
通过国外经验研究和国内实践总结,他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扮演四种角色:德育工作的辅助者,心理卫生的保健者,学生学习的辅导者,职业选择的指导者。
他认为科学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两大支柱。加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是核心,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指标体系是基础,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是途经,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服务是关键。
2.课程建设
林教授强调要研究课程建设的标准,包括课程目标、心理健康诊断的指标、内容体系及实施建议等。课程可以分为必修和选修,分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他认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探讨课标建设,谈到很多人都希望他牵头研制。但他认为当前还不具备时机。
3.教师队伍建设
林教授指出,心理健康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脊梁。而长期没有一支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制约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他时刻心挂着心理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奔走疾呼,顶层设计,讲到动情处,难掩失落与期许,令人动容。
他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必须要懂心理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培养:一是心理学学校与一线学校结合,指导老师科学有实效地做出成绩来,从实践中培养;二是依靠高等学校心理系(学院),教育系,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全国300多所有心理系,应用心理系的学校,学生就业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到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注:题目源自个人学习心得)
今天听的其中一课是《生活中的小海绵》,老师通过创设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所寓意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收、相互帮衬、相互给予和相互成全。
工作室也尤如此。每次相遇,伙伴们都能在相互的关切与分享中得到激励和启发。薛告诉我们,在坚持自费学习,每周两场,我们都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变化,尤其是对自我和发展的清晰认识。
峰会“研究共同体”微信群,是会议互动的新尝试,已经迎来了首批抢票成功的来宾。工作坊今天将进行从研究到实操的第一次演练。于是,夜去夜归提前离会。接下来,在分享中继续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