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去简单的聊了聊关于如何寻找行业中、职场中的机遇,本文我们继续去聊聊在把握机遇的时候,需要注意点什么?
谈到这块的时候,突然想到到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在看《穷查理宝典》中看到的,故事内容如下:
马克斯普朗克于1918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他在全德国做巡回报告。不管被邀请到哪里,他都会将新的量子力学演讲一番。
他的司机渐渐对他的报告烂熟于心,就对马克斯普朗克说:”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无聊,我建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做报告,你坐坐前排,带上我的司机帽,咱两换一换“。
于是,司机为一群专家级听众做了一番有关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我压根没有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到司机师傅虽然对马克斯普朗克的演讲耳熟能详,主动争取代替演讲,但是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他的知识可谓不是真知识,很容易就露馅。
所以我们要把握一个机遇,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
只有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待在里面,并不断精进,才可以未来有成功的可能。这个能力范围有多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这个范围的界限在哪里。
查理说:我几乎可以向你保证,如果你必须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外碰运气,你的职业生涯将会非常糟糕。
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
而关于知识,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道的人们;另一种就是司机的知识,司机知识属于装得好像他们知道一样的人,他们会模仿别人表演,他们也有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是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华丽词汇。
而如何才能在获取真正的知识?就到了把握机遇,需要注意的第二点:使用一万个小时的定律,让我们真正获取到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的真知识。
关于一万个小时定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个定律,不管是否熟悉,均推荐大家看看丹尼尔·科伊尔著作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个理论是由心理学界负有盛名的高产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和埃里克森共同验证的。
书中所说的1万小时也不仅仅是常规的练习,盲目的练习,而是要求我们设定了一个清晰目标之后,学习目标相关的所有知识,包括目标边界的知识,另外,除了学习本身来磨砺自己外,还需要添加实践,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真知。
这种练习,是不断试错以获取精进的一种练习。需要有目标框架,有对大框架的细分,有反馈还有自己的领会,可以称之为“精深练习”。
1万个小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今天我们要想把握机遇做成一件事,就真的需要以1万小时作为一个具体的数字来看待。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1万小时,有点害怕的感觉,那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分解,我们更加直观来描述这1万小时的精进练习。
如果每天我们花2个小时的时间做精进练习,那需要5000天,一年按照360来计算,其中5天休息,则需要花费13.8年才能完成;
如果每天我们花4个小时的时间做精进练习,那需要2500天,一年仍按照360天来计算,则需要花费6.9年才能完成;
如果每天我们花8个小时的时间做精进练习,那需要1250天,则需要花费3.5年才能完成;
如果每天我们花12个小时的时间做精进练习,那需要833.3天,则需要花费2.3年才能完成;
其实上,一个技能要是每天能抽出4个小时的时间潜心学习,一般情况下3-4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将该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所以1万小时的精进练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是否能够坚持。
如果有一个机会能自己的人生从此之后与众不同,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梦想,脚踏实地付出3-5年的时间,又能如何呢?
所以祝福所有的好朋友,在抓住一个机遇时,一定要好好把握,但是需要明确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找准了目标后,就要付诸行动,利用1万小时的定律让自己潜心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