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第一印象,可能会觉得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因为自我们出生以来,总会多多少少遇到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即便我们无法叫出那些后来知道的心理学名词,不过,我们大概可以了解和感知到,心理学,尤其是和心理学相关的很多问题,古今中外,人皆有之。
但实际上,心理学从诞生至今,不过百年。标志是1879年威廉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从此,心理学开始系统地发展起来,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了今天的样子。
在这个序章里,看题目就知道,李松蔚老师打算告诉我们,他所认为心理学应该有的面貌和作用。首先,教科书的解释是,作为一门学科心理学的目标在于更好地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人类行为。不过,李松蔚老师认为,心理学的作用应该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他一直相信,“对人有帮助”才是心理学唯一重要的任务。并且将心理学的机制概括为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定位、关联、接纳和改变。
定位是为了更精准地找到问题的原因,讲究一个精准。关联就是通过解释制造关联,并非所有的关联都是需要的。因此,心理学的解释并不是随便找原因,而是要在事件之间建立有正面意义的关联,目的是为了给当事人赋能,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最后李松蔚老师把接纳和改变放在一起来讲,并且指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同时,拉开了这本书的序幕,带领读者以一个可能最初不太了解的视角重新梳理一遍心理学的知识。
这个序章,读过之后,让我对这本书有一些期待,也希望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心理机制,让自己可以再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时变得游刃有余!
然后,是这篇文字的最后一个环节,介绍书中出现的心理学名词,这一讲只出现了一个,是自我效能,李松蔚老师的解释是一个人做一件事时,有没有得心应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