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被泄泻这个老伙计折磨过,有时候泄泻发起火来,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都扛不住。泄泻这个病有轻有重,轻者最多也就是跑几趟厕所,而重的人一天至少得去十多趟卫生间,不仅肛门会有灼热感,甚至还会出现大便赤白脓血的症状,要是你不管不顾,家里人也会跟着一起倒霉,最终演变成一家人抢厕所的场面。但是平常生活中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只当是比较严重的拉肚子,实际上泄泻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痢疾。
痢疾对应的西医疾病以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而临床上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症状者,也可归于此类。
说到痢疾,这个疾病有着漫长的历史,该病在《内经》中被称为“肠澼(pì)”,此书认为“肠澼”与饮食不节或湿热下注有着直接的关联,大家看了这么久的文章也早该注意到了,很多疾病都与饮食有直接关系,所以有节制的饮食,是迈向健康的第一步。咱们的医家圣手张仲景自然在此疾病上也提供了非凡的观点,张仲景认为可以将泄泻与痢疾统称为“下利”,并且分别制定和提出了治疗湿热痢以及寒湿痢的主方,系统地阐述了关于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如此看来我的偶像依旧给力。说到此病,汉代巢元方也功不可没,将痢疾分为了“赤白痢”、“脓血痢”、“冷热痢”、“休息痢”等21种痢病候,顺便强调了热毒致病。看到这里很多小伙伴想问,那传染性又是何时提到的呢?大家莫急,在金元时期很多医家就已认识到此病能相互传染、普遍流行,故称为“时疫痢”。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说了:“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
给大家讲了这么久小知识,也该捞捞干货了,今天为了迎合主题,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湿热痢,此种证型一般好发于夏秋时节,但是由于现在很多人一年四季吃得都很好,体内多多少少会积累一些湿热,加之有些食物在不同的季节经常吃也会传变生成湿热,所以此病临床上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作。
痢疾此病多发于青中年,以腹痛、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甚或发热恶寒、头痛、口渴为主。由于痢疾对应很多种西医疾病,所以大家要仔细对照自己的症状。
刚才我们讲到饮食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对痢疾来说尤是如此。此病主要病变在于肠腑,所以肥甘厚味、不洁之物等都容易引发疾病。除此之外,比较重要的病因是湿热之邪。拿湿热痢来举例子,当暑湿之邪比较活跃的时候,很适合疫毒(病毒、细菌等)的生长,邪气和疫毒这俩人也算是老搭档,一拍即合就准备内侵肠道,想占领人体,但气血第一个就不答应,于是和邪气在肠道里掐起架来,有时候打斗太过激烈会伤到肠腑脂膜,肠道流出脓血就产生了湿热痢。
好学的小伙伴可能发现痢疾和泄泻的症状很类似,那么可否归于一类治疗呢?这就需要全方位的鉴别一下这两种疾病。痢疾与泄泻两者多发于夏秋季节,病位在胃肠,病因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多而量少,痢下赤白脓血,腹痛伴里急后重明显,其病机为邪客大肠,与气血搏结,气血凝滞,腐败化为脓血。而泄泻则是大便溏薄,粪便清稀,或如水,或完谷不化,而无赤白脓血便,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多是由于脾失健运,湿邪内盛所致。泄泻、痢疾两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或先泻后痢,或先痢后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为病情加重,先痢后泻则提示病情减轻。
针对湿热痢疾,我给大家推荐一种专门清除脏腑热证的方剂——复方白头翁片,此种中成药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准确的应该是出自《伤寒论·厥阴篇》,其中说到:“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这句话奠定了此药治疗痢疾的地位。
白头翁汤的组成很简单,只有白头翁二两、黄柏、黄连、秦皮各三两,古代人一般是将此药用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到了现代,有了中成药就不必如此麻烦了。
看到方剂名称就知道白头翁乃是君药,此病是由于热毒壅滞大肠,深陷血分所致,所以善于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白头翁就成为了主力,此药主要入胃和大肠经,能有效的利用自己苦寒降泄的特性清除大肠湿热以及血分热毒,是治疗湿热痢的良药,对热毒血痢也有奇效。至于二黄(黄连、黄柏)和秦皮则是以燥湿肠腑为主,清热解毒为辅。相较于二黄来说,秦皮多了一些收涩止血、止痢的功能。这四者在功能上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治疗湿热痢的常用方。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此病,我特别翻阅了一些以前的病历,选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医 案
这份案例从时间来看,应该是几年前的秋天,主角是一位姓王的女士,此人三十二岁,怀孕已有五月余,由于婆家很看重这个儿媳妇,所以王女士也从来没有亏过嘴,常常是各种补品外加山珍海味,王女士一开始还比较克制,后来想到一个人吃两个人补,担心孩子营养不好,也就顺着家里人的意思补了一补。这可倒好,一来二去脾胃就有点先受不了了,一开始略有腹部胀痛、潮热汗出、胸闷不舒、大便秘结等症状,但是大家也没放在心上,以为是怀孕的正常反应,可是等到了秋天,症状却加重了,先是一天泄泻十余次,后来热证加重,主要表现为:腹痛严重,痛而拒按,便后腹痛暂缓,观察二便,发现大便中含有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看到情况如此严重,一家人立马去了医院,先是服用并注射了三天黄连素,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医生提出使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家属婉言谢绝,怕抗生素对孩子产生影响。不过,此时孕妇症状已经很严重了,里急后重、腰痛、腹部坠胀,一家人都怕王女士流产,于是辗转来到我们医院,接诊的是一位老前辈,老前辈医德仁厚、医术高深,力排众议使用了白头翁汤。此药苦寒之性较重,不太适合孕妇,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老先生改良了一下此方,除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这四味药,还加入了甘草6g, 阿胶(烊化, 兑服)15g,白芍12g,川断15g,桑寄生15g,苎麻根15g,防风炭6g。主要意图在于补肝肾经,强筋骨,补气血,安胎元,老医生也没有多开,只有三剂,效果立竿见影。看到这里我张大了嘴巴,没想到区区三剂就使痢疾去除了大半。接着我往下看,当巩固了两剂,并且加入了一些清补脾肾的药物之后,孕妇很快就痊愈了,几个月后顺产下一个健康的女婴。
上述病例比较特殊,因为患者是一位孕妇,通常临床上都不太建议给孕妇使用苦寒的药物,这样容易产生一些副作用,但是老医生另辟蹊径,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人不得不佩服。言归正传,大家服用此药的时候切记孕妇慎用且不可久服,使用到症状有所缓解即可,不可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