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假期我给自己的读书计划里有黄保余老师的《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为了让自己领会得更加深刻,我便以写文的方式做批注以及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亲爱的朋友如果不喜我的分享,可以去买这本书来看看,真是受益匪浅!如果您没有时间看书,可以看看我做的学习笔记。我愿向诸位老师、朋友学习。
熟悉我们家的人都夸娃爱阅读,这一点我不推让,娃的确爱阅读。可每每语文考试,娃的阅读理解题最少丢2分,最多时候能丢8分。按说四年级的语文考试没太大难度,阅读理解题对比初高中只要答对浅层意思即可,可娃就是抓不到重点,往往不是词不达意就是啰嗦不扣主题。
我为此也感到困惑,听网课买书籍,直到我读了黄保余老师的书才领悟:不是书读少了,是缺少了阅读理解的应试能力。在小学阶段,阅读理解题无非在4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文字应用基础、语言概括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让孩子在上述4个方面做到游刃有余,作为小学生家长,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方面:小学重点抓字词的正确书写。随着年级的升高,字、义、音在考试中的重要性明显下降,所以在低年级阶段千万要重视这方面的输入。一些基础没打好的孩子,可利用放假时间将前面学过的字词再巩固一遍,开学后会发现有很大的收获;概括、理解、表述能力随着年级升高要求会更高,往初高中方向看,这三个能力是影响语文成绩高低的最主要因素。
用我的“土话”来讲,会写字、知道词语意思才能搭建概括、表述的构架,多思考才会有深层的内涵。可是让娃“思考”这个能力对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范围太大了。我记得我读小学时,只要老师提问作者想表达什么,我一定迷糊,我明明是思考了的,我想的跟作者想的或者答案就是不一回事。
虽然有时我也在吐槽:作者想表达什么他自己也未必知道,看问题的角度本来就千人千样。可应对考试,再牢骚也救不了红笔扣下的分数。
既然之前的路走错了,就换一种走法:让娃读书的时候“精读”、“做批注”。精读书是“痛苦”的,小时候看雷锋叔叔喜欢在文章旁边写点字感觉挺有内涵,轮到自己都不知道该写些什么。特别是勾起阅读欲望强烈的章节,哪有时间还记得批注,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才过瘾。娃在寒假精读《红岩》的过程中极其痛苦,看了她的批注也令我啼笑皆非。但是这个过程必须要走,所以今年的精读计划只有2本书。一年下来总不能全都精读,不然孩子就失去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意。
另一个实操是日常训练也就是自己做一些练习。在做练习之前,我要求娃听听网络课程以及看看工具书。每天尽量完成一篇,完不成的我也没强求。完成了以后对照后面的答案,大意对的就算过,差强人意的地方就把答案抄写一遍加深体会答题方法。对于买阅读理解练习册,我个人觉得不能盲目,太浅的或者太深的给娃写都不太合适,有坡度的题目最好。买之前要看看后面的答案,答案太过简略的不要买,带上分析就更好了。
曾听了一位北京的老师这样说:中高段年级的孩子阅读理解出现丢分现象严重,其实是低年级时没有打好写作的基础。我回想一下,在我家身上确实如此。如果处在低段年级的家长,能让孩子建立喜欢写日记的习惯,这个用处就太大了。
其实今天这篇随笔并不是说阅读无用,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精读与写作才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孩子的作文素材来自于大量的泛读基础,那么针对阅读理解题仅泛读显然是不够用的。大娃的家长也别头痛,例如我娃让她精读做批注实操起来困难重重。但难也要坚持,哪怕你今天只作了2-3页批注,每页只有1处,这也是娃思考过了的。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对娃以读的书为题,多与娃互动聊天,引导娃说出故事的内容、看法,有能力的家长再聊聊句式、写作手法,做一些深度的讨论。无论我们挑起什么话题,都是对孩子的理解力、表述力的帮助,而这个帮助是日常聊天中可以做到的,只是前提家长得读读娃在读的书,跟我一样懒的就网上搜故事梗概、读后感什么的。
文章为家有小学生陪读日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