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看到书名,就会被吸引。我们知道了为何会生病,那在今后的生活中该注意的注意,该避免的劲量避免,那样的话,我岂不是不用生病。既不耽搁事情,还能省不少钱。
书中是通过对人体的透射观察,真心的佩服人体这台精密仪器。但是有些设计还是有许多低级漏洞,这是病因的根本所在,其实是一场精心安排的妥协。很多设计缺陷,其实都是为了更高的收益,而做出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让步。
其实,我们一直在改进。根据环境的变化,慢慢的做一些缝缝补补。例如,食管和气管的设计就被人吐槽最多。因为食道是把食物送到胃里,气管是把空气送到肺里,按理说,井水不犯河水,可偏偏这两根管道在咽喉交叉,造成重大的交通隐患,每次我们吞咽的时候都必须把气管关闭,否则就会呛着。据说每年都有好几千人吃东西被噎死。
是不是非常不合理?但是从漫长的进化历程来看,它又是合理的。
在很早以前陆地上没有生命,只有一些微小的生物在生活在水里。它们根本用不着喘气,水中的溶解氧从体表渗透,就满足了呼吸的需求,不需要气管。后来随着演化,身体越长越大,而且上了岸了,自然渗透不够用了,呼吸系统才应运而生。
那刚开始的时候,怎么会马上进化出一整套呼吸系统呢?慢慢来可不行,喘气这事,一分钟也等不得,不可能一开始就单独开辟一条呼吸通道啊。所以,只好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给进食的管道加一个功能,让它喘气,这样最省事。后来才渐渐分化成食道和气管。所以,他们俩并不是设计在一起的,而是它们压根就是亲兄弟,后来分家了,住在隔壁而已。这个设计一旦形成之后,一旦再改,就麻烦了。
中国人口中的老天爷很为难,他没有办法设计一个完美的方案,他总是在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我们的身体,一方面很强悍,一方面又非常容易得病。
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很有意思。如果让你设计一辆新车,你只要是一个专业的汽车设计师,这不是什么大难题。但是如果加一个要求呢?给你一部旧车,上面的零件一个不能少,都要用到新车里去,只能做修修补补的简单改进,这样造一台功能强大的新车,这就比登天还难了。
你看,进化既然能塑造出像眼球、心脏、大脑这么精巧的器官,为什么没有安排好措施预防近视、心肌梗死、老年痴呆症呢?按照这本书里的观察,大脑的精密程度和脑血管的狭窄程度比起来,就像是在一台奔驰上,用了一根塑料吸管当油路。
老天爷解决了这个难题,在改进的同事,遗留下一些瑕疵在所难免。
总之,每一个缺点,都是为了更高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上讲的,凡有收益,必有代价,这个原理在我们身体上的体现。
那么,为什么人体会生病,因为我们想要变的强大,所以很脆弱。怎么理解呢?一,人已经很强大,二想要更强大,得把弱的地方漏出来,改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