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开开心心过六一,我来说一句煞风景的话,这句话不是对孩子们说的,而是对父母们说的。
那就是:千万不要打你家的孩子。
这句话是肺腑之言。
豆瓣有个帖子,“父母皆祸害”,我进去看过,还发过帖。帖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无比悲惨的童年,大多都在童年时遭遇过父母的暴力对待。有的人被打到脸肿,腿瘸,被皮鞭或者树枝抽过。还有的说父亲喝醉酒了直接把他拎起来扔到屋外,幸好命大活下来了,但是脑门上留下永久的疤痕……
中国人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这背后,是一种懒惰的教育思维。因为使用暴力简单直接,不用动脑筋,多省事。不听话,打!不写作业,打!不好好吃饭,打!在暴力对待孩子的过程中,孩子的生命渐渐萎缩了。
明明有那么多教育心理学的书籍,为什么不去买来看看?你除了打孩子,还有可以拿得出手的教育方法吗?
我小时候也被我爸爸打,考试成绩不好,挨打。不听话了,挨打。甚至我都这么大的人了,只因为不愿意相亲,反驳了几句,我爸爸又要打我。当时我内心极为悲哀,绝望透顶。
我来说说暴力教育在我身上呈现的恶果吧。
我小时候不听话,被打了,当时有没有效果?非常有效。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打是无比恐惧的事情,除了身体上的疼痛,更有心理上的惊恐。也许当时是起了效果,但埋下的祸根是:你会厌恶自己,否定自己。
最悲哀的后果有三个。
第一,我对我爸爸的感情,更多的是恐惧,直到现在都是这样。不敢靠近,害怕一不小心做错事了又被吼。我回到家里如同身处地狱,整个人精神紧张,处于战备状态。所以我逃离了家庭,不敢回去。当然,我该尽的责任是会尽的,可是感情上的裂痕却难以消除。
第二,我在成年后得了抑郁症。吃过药,看过心理医生,医生详细询问过家庭情况,给我的劝诫是:远离让你痛苦的环境。
第三,我自己也出现过激烈的暴力行为。
我在东莞教学的时候曾经动手打过学生,不过我很快意识到错误,已经忏悔很多次。我在感情中情绪失控的时候会动手打人,踢东西,恨不得毁灭世界,那种感觉又可怕又刺激,如果不控制,暴力行为会上瘾,甚至会出现更极端的行为。
我姐姐也是如此,她教育孩子的时候之前也是打,我苦口婆心地劝说,经常给她转发儿童教育的文章看,她慢慢地有所改观,现在不会打孩子了。
不过据我所知,很多父母都会打孩子,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这种情况很常见。孩子闹腾了,一个巴掌扇过去,立马不哭了。再哭,piapia再扇几巴掌,打到你服了为止。如果你谴责这些父母,说不应该打孩子,这些父母会说:打是亲,骂是爱呀。说的真美,那等你们老了,无法自主行动,把饭洒到桌子上了,你的孩子也pia给你一巴掌行不行?因为打你是爱你啊。
在美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打孩子是犯法的,父母会剥夺监护权。中国好像没有太大关系,很多父母还在秉承这样的观念,觉得不打不成器。有些作家还在为打孩子说好话,毕淑敏写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美化自己的暴力行为,可见这种氛围之怪异。
说到底,教育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儿,多用点心,多学习非暴力的教育方法。虽然费点事,但是会养出来一个基本上心理健康的孩子。否则会像我一样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