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沉默包含的绝非不做什么,因为我们其实是在积极的避免那些让我们沉默以对的事情。
——《房间里的大象——合谋性沉默》
一、什么是房间里的大象
房间里的大象来自一句英国谚语,是指一群人形成默契,心照不宣,在公开场合有意忽略某种他们私下全部清除的事实。实际上人尽皆知,但却几乎从不公开谈论的一种公开秘密,是隐藏在众目睽睽之下的令人不安的真相。
二、房间里的大象怎么产生
1.房间里的大象产生的原因
大多数我们会用遁词形容合谋性沉默,作者认为造成他们主要有两个原因是恐惧和尴尬。对于这些原因,作者也分别列举了一些状况进行解释:
恐惧成因列举了德国公民对纳粹的态度以及神学院学生对性话题的态度。
尴尬成因举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些困境,比如评价一位人缘好但业绩平平的同事。
恐惧和尴尬的叠加,列举了当某平庸无能的同事恰好是老板的儿子时。
可以发现,影响因素社会关系的不同特点(比如他们的等级关系差异程度。)以及社会处境(比如他们公开的程度。)是不同程度影响实际合谋的可能性的。
2.房间里的大象产生的作用机制
作者首先引用了弗洛伊德的否认机制,认为它源于我们逃避痛苦的需要而做出的否认。当意识到某些令人难过的事情在威胁我们的心理健康时,我们通常会启动内在的防洪闸以阻挡令人不快的消息进入我们的意识。
下面作者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发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力量,阻止了这些内容进入公共话语。作者从审视各种各样的社会规范习俗和人们关注以及交流的传统入手,观察人们把哪些视为值得关注的和可以讨论的,另外有哪些是被视作无关紧要的和可以忽视的。不过在我们和他人讨论交流中,哪些不能进入我们的意识,又有哪些不能公开承认其存在,这不仅仅受迫于社会规范和习俗的压力,也有来自政治领域的限制。
三、人们对待房间里的大象的方式
1.沉默。捂嘴管住舌头。拒绝承认我们对某些事情有所感知的最简单方式就是保持沉默,的确,最公开的否认其形式就是沉默。
1.1封闭感官来阻止意识使自己麻木。
1.2用有形手段阻断获得信息的途径。
2.有的人们通常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试图打破合谋的沉默,将秘密公之于众。作者关注各种打破沉默的方式,从各种委婉的幽默讽刺道直白的当面大声疾呼的大规模行动。关注公众对那些打破沉默者的反应,其中特别关注那些身份对立的角色:大众先驱和离经叛道的人。(真相者和背叛者。)公众对他们对比鲜明的反应,对前者仰慕,对后者憎恨。(打破沉默者通常被憎恨)
全书作者列举诸多辛辣的事实,对合谋性沉默进行分析,一针见血的找出它的产生机制、表现形式和带来的后果。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太多了,希望读了这本书的我们能有勇气、有能力、有意愿去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射的角落、被压迫着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最后,我想再用书中的一句话来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