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心,分析研究证据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哪些地方还决定这个研究是否可信?”小白询问。
小白是一位刚入职场1年的产品经理,想要增强沟通力,前来咨询。
“研究样本和测量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决定因素。”
@素心人生设计:我们选取样本的方式对判断我们能在多大范围内概括结论至关重要。
选取样本的过程也叫做抽样,被选择出作为调查的事物或人群就是样本。《学会提问》一书指出,在评价研究抽样样本的时候,有几个重要因素要牢记在心:
第一,样本的覆盖率必须大到足以产生概括或得出结论的程度。
调研几千个样本就比几百个样本更有说服力。
第二,对研究者将要从中得出结论的所有事件的类型,样本必须覆盖足够的范围,或者说包括样本应足够的多样性。
例如,如果要调查职场人士的幸福感,那就需要从不同城市、不同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职场人士中进行抽样,才具有说服力。
第三,样本的随机性越大越好。
这样会避免我们选取某些特定类型、有片面特征的事件或人群而局限样本的范围。
除了抽样会对研究证据的可信度产生影响以外,测量方法也会对此产生影响。
比如同样是测量职场人士的幸福感,让职场人士填写一份调查问卷来进行测量,和在一段时间内让职场人士每天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分的意义不同,它们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和结论。
所以,我们需要问这个问题:采用了什么样的测量方法,它们的满意度怎么样?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用来测量这个概念?如果有的话,它们有没有可能提供不同的结果?
同时,对调查问题的设计也要注意措辞和语境。不同的措辞或语境也会给被调查者不同的暗示,从而影响测量结果和结论。
例如,在设计调查问题时,“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实行弹性上班制度?”,在这个问题的前一个问题是“应不应该赋予员工对公司事务更多的主动参与感?”,这样的语境就会影响到调查的结果。
“对,以前回答问题就只填答案,完全没想到上下文及调查问题中还暗含玄机。我要注意措辞和语境是否含有偏见,样本是否有概括性,再进行判断。”小白总结。
亲爱的书友,你有什么收获?欢迎分享和交流。
#每天一个职场故事# DAY 281
@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4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