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好与不好,都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所处的认知阶段和阅历都不相同,对事物的看法也都会不一样。
有的书,初一看觉得没什么,后来再看会觉得有启发。有的书,初一看觉得有启发,后面再看,可能启发也没那么大了。当然,经典始终是经典,鸡汤始终是鸡汤,大部分书都是介于经典和鸡汤之间的。
有很多书,名气很大,如《人性的弱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如何阅读一本书》《金字塔原理》《拆掉思维里的墙》《把时间当作朋友》等等,这些书,其实都能给人启发,有干货也有鸡汤,这是大部分书的常态。
因为我看的书也挺多,说句极端的话,其实再烂的书,也不会完全没有有用的地方,总会有那么一两句会给人启发,哪怕这本书是一本妥妥的鸡汤书,甚至那一两句有启发的话还是从别处抄来的,但是依然还是对你有那么点启发。但是,这样的书毕竟不是好书,快速浏览一遍即可。
还是那句话,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也许对你没用,但是也许刚好对别人有用,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
读书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技巧,或者说并不是很需要太多的技巧,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得多,理解能力强。学再多的阅读技巧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像《如何阅读一本书》,虽然技巧也有点用,但是最有用的还是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如果你认知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看书就很快,压根不需要太多技巧。
很多人不知道读什么书,也可能不太喜欢读书,毕竟大多都是文字,还需要耐心地去理解。现在都是碎片化,人缺乏耐心,看书就很难坚持。
我自己喜欢阅读也是经历了一些过程,真正爱上阅读是上大学以后,大学以前,其实也不爱看书,或者不能说不爱,而是身边没有书,也没有那个意识去看书。大学里面书就比较多一些,时间也更充裕些,当我有了想理解这个世界的想法之后,我就会渴望知识,阅读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看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本书带动另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样。看一本书,你可能会在这本书里看到另一本书。看完一本书,又会想看别的书。然后,自然而然,看的书就多了,兴趣可能也就这么产生了。
看书和读书还不一样,很多时候读书可能指的是上学,看书指的是阅读。很多人说,读书读傻了,读书太多读傻了,其实是上学上傻了。真正意义上,看书看多了,是不会傻的。但是,如果只是看本专业的那些书,看再多,读再多,也只是混个学历,并不代表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多么清晰。
如果是为了娱乐而看书,那就随便看就好。如果是为了理解世界而看书,那看书能帮助理解世界吗?严格来说,看书可以帮助理解世界,但还不足以理解真实的世界。看书是为了获得真知,但是一本书的出版,经过很多程序,可能最终好书也会变成鸡汤书,有些真知未必能从出版书里获得。
看书是自我教育的过程,看作者的灵魂是否能触动你的灵魂,看作者的认知是否能改变你的认知。古今中外,那些伟大的人物,很多都是爱阅读,且阅读量十分广泛的。
教员自然不必多说,一生看书起码十万册。大大也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还有许许多多的人,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