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在看完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都会萌生一种“世界很大,我要去看看” 的冲动,或许不必是荒芜的沙漠,也可以是辽阔的草原,或许不必是繁华的街道,也可以是江南水乡的一座小镇……于是我们被上小小的行囊,满怀期待地踏上了旅程。几天后,又带着精心挑选的纪念品,用心聆听的故事,亲眼所见的风景,甚至满身的疲惫,再次回到那个熟悉的环境,继续过着熟悉的生活。那场旅行,作为一段时间的谈资后,好像从未发生过……
第一次看完《撒哈拉的故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去了大连,只记得吃过海鲜后上吐下泻;去了内蒙古的沙漠,只记得铺满沙子的烧烤和黑了一度的皮肤;去了天津,只记得在天津之眼下找了两个小时厕所;去了北京,只记得在地铁上被骗了1000块钱,一怒之下提前结束了旅程……
说走就走的旅行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美好,所以,再次翻出《撒哈拉的故事》,依旧被稀奇古怪的故事所吸引,被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所感动,生活的热情也被三毛点燃了。但如果再问我一次:你会选择像三毛一样去流浪吗?我的答案肯定是:不会!因为我不是三毛。
三毛之所以是三毛,之所以让人尊敬和爱戴,我想一定不仅仅是因为她那些新鲜离奇的故事,更是因为她热爱生活,淡泊名利而又洒脱的单纯美好的品质与性格。要像三毛一样去流浪,可能我们还差得很远。
父母在,不远游!三毛之所以能够如此洒脱的离开家乡去漂泊,是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可以陪伴照料父母亲,即便如此,三毛的父母亲也在她不在的日子里,饱受相思之苦。而我作为独生子女,完全抛下父母亲,去追求我想要的流浪生活,让他们独自承受孤独和对我无止境的牵挂,实属不孝啊!
还记得三毛去撒哈拉的时候是带着一笔父亲给的巨款的,如果家里有这个经济实力,帮女儿实现自己的理想,自然是无可厚非的。但若家里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自己却执意要去完成自己的梦想,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环游世界,实在有些无耻了!新闻里也报道过类似的新闻,那个拿着父母砸锅卖铁挣来供他上学的钱去完成自己环球旅行梦想的年轻人,得到的只是铺天盖地的骂声。
三毛还有荷西,那个挣钱养家,把三毛当公主宠的男人。而如今,想找一个志趣一致,脾性相投的伴侣已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更别说找一个陪你疯陪你闹,陪你流浪的人了。如果三毛没有了荷西的陪伴,她的沙漠之旅又得多几分寂寞呢!
三毛两年的沙漠生活,她把自己的家装扮得像一个艺术品,其实她只不过是将她在台北所习惯的生活尽可能地带到了那个经济相对落后的沙漠地区。用着熟悉的家庭用具,吃着妈妈从台北寄过来的菜,甚至开起了“中国饭馆”,最幸福的事是去“国家旅馆”吃一顿大餐……即便是三毛,也不过是换了一个环境继续过着自己熟悉和习惯的生活。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更是如此,有几次去到异国他乡,不是先找到华人区,吃一顿中国的火锅?有几次去到陌生的环境,不是在努力寻找自己熟悉的,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地方?
我并不反对偶尔出去走走,放松心情,暂时放下学习和工作的烦恼,但我不会去流浪,不愿丢下父母亲孤孤单单,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支撑这次流浪,忍受不了漫漫旅途的寂寞,接受不了无人理解的无奈,甚至连三毛的胆大心细,语言交际能力都没有……为何我还要为一次必将失败的冒险付出那么多,甚至让亲人为我付出那么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