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一打开,给他吓了一大跳,原来门口正躺了一个人,难道夜里那个动静就是他弄出来的?现在天气还不是太寒冷,可他身上却穿了很厚的衣服。衣服上的污垢肉眼可见,有的地方已经看不出衣服本来的颜色,并且破损处已露出里面的棉絮。
门一响,也把正睡觉的人给吵醒了,他立马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抬头看了一眼王永才,也没有说话。从他与自己短暂的眼神交流中,王永才感觉到了些许呆滞,于是马上得出结论,可能这个人的精神不太正常,应该是一个流浪汉。这人留着长长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胡子拉碴。他旁边有一个鼓鼓的大编织袋子,里面也不知装的是什么,估计是他自己捡的。从他手边不远处的饭盒来看,应该是捡了别人吃剩下的饭菜。
这时天已经亮了,马路上已经有了人。王永才判断这个人应该不是什么坏人,再加上他本身就比较胆儿大。于是蹲下身来,那人一股弄弄的味道差点儿给他熏一个跟头,他忍着难闻的气味问那人,“昨晚是你晃动的卷帘门嘛”?那人一听,马上低下了头,不敢看他的眼睛。这下他确定了,让自己担惊受怕的就是这个人没错了。
王永才此时尿急,也顾不上和他多聊,于是锁好门,夹着屁股,也不敢走太快,赶紧去后面上了个厕所,回来时他看那人还在门口坐着。现在天气虽不是寒冬腊月,但深秋时节的清晨已有浓重的寒意,那人在外面躺了那么久,现在冷得有些发抖。他一下想到了当年他爹当年带着他闯关东的经历,那其实和逃难也差不多。三千多里地的路程,一家人足足走了两个多月,才从山东走到吉林。他那时还小,他爹又不顶事儿,一路上就靠他娘去讨饭,并且讨回来的东西他爹还要先吃,吃的差不多了才会给老婆孩子吃。一想到这些,自己心里就酸酸的,再看看门口瑟瑟发抖的这个人,心中的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先去屋里接了一杯热水递给了他,接过热水的那一刹那,他能从那人的眼神中看到一丝温暖与感激。
“水烫,别着急喝啊”。那人也没有回应他,只是点了点头,双手捧着杯子取暖。“昨晚你为啥晃这个卷帘门啊”?那人听了之后好像很不好意思,他指了指自己棉衣上的一处破损处,从露出棉花的新鲜程度来看,应该是刚破的,然后他又指了指卷帘门下方一处翘起的地方。王永才一下明白了,应该是他昨晚坐在门口,衣服不小心被卷帘门挂住了,也许是这人头脑不太灵光吧,自己也不得法儿,所以才弄了那么久,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来。
“你肚子饿不饿啊”?那人还是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跟我走吧,我去给你买点儿吃的”。那人一听,忙拿着自己的编织袋子,跟着王永才向不远处的早点摊儿走去。到了那儿,王永才先是要了两笼小笼包,还有两碗馄饨,准备和他一起吃点儿。老板好像见过这个人似的,“哎,这人真可怜,老在附近捡人的剩菜剩饭吃。今天他真幸运,碰到了你这样的大好人”。老板在摇头叹息的同时,也给王永才竖起了大拇指。这老板应该也是个心善的人,见现在人不多,于是就让流浪汉坐在下来赶紧吃。估计人多的话,也没法儿让他坐,否则别人看到这个流浪汉,哪还能坐这儿吃饭啊。
“别着急啊,慢慢吃”。东西一上来,那人也顾不上烫不烫嘴了,风卷残云一般就吃了起来。两笼包子王永才刚吃了俩,馄饨还没开始喝,剩下的包子就被那人一扫而光。王永才一看他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还要嘛”?他又点了点头,于是他又要了一笼包子。应该是刚才垫了点儿底儿,这次他吃的速度已经没有那么快了。王永才一看这情形,索性自己就别吃了,于是就把面前的那碗馄饨推到了他面前。他也没有客气,很快又吃光喝净。这次吃完之后终于打起了饱嗝儿,看来是真的吃饱了。
“吃饱了吧”?那人冲他笑了笑,点了点头。王永才付了饭钱,然后问他,“你要去哪儿啊”?那人低下头并摇了摇。对于这种流浪人员,之前他就听村里人起过,除了给他买顿早餐,自己确实也没啥能做的。他苦笑了一声,也只能起身离开。走了几步后,他回身一看,那人已背着那个编织袋,朝相反的方向走去。
周末见到儿女时,他跟孩子们说了这件事儿。大家一阵唏嘘,确实在大城市,这种事情大家已经司空见惯。刚开始见到时,也许有些人会心生怜悯,可见多了心肠也就硬了起来。后来他再也没有见过那个流浪汉,真不知他之后到底怎么样了。虽然当时他给那人买饭时没想太多,但早餐摊儿老板夸赞他是个大好人的话,还是让他心里很受用。多年后王睿奇自己投身公益事业,多半也是遗传了他内心淳朴善良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