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熙宝后,感觉自己突然有了软肋,有了新的牵挂。每天除了上班,下班后陪着他读绘本,讲故事,做游戏,学英语,唱歌跳舞,玩贴纸手工,画画等等, 时间都被偷走了。只有等到他睡了,才能做点自己的事。
可是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熙宝很少一个人玩,总是叫妈妈或奶奶陪着他一起玩。如果妈妈或者奶奶有别的事情,他就要抱抱看看。我猜想是他年纪太小(2岁),会不适应自己一个人玩,或者是独处时没有安全感吧。
前几天看到一句话:过度的爱和关注,不但让父母失去很多自由,变得敏感,也让孩子失去很多自由,增加压力。突然豁然开朗,我猜对了,父母过多的关注增加了宝宝的压力。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我应该慢慢放手让他学着自己去玩,去独立做一件事情。毕竟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
缺乏界限感的爱,束缚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看了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其中朱雨辰妈妈的做法颇受争议。除了工作以外,她30多年如一日的照顾儿子,无微不至,失去自我,所有业余时间都是围着朱雨辰转。
儿子拍戏,她就跟到剧组,做他的移动厨房。儿子发微博,她就关注每一条信息和留言。她十年来早上四点起床为儿子炖汤。儿子的每一段恋爱她都要干涉,导致朱雨辰39岁了仍旧孤身一人,因为他怕她伤心。
《爱的艺术》说:不成熟的母爱把孩子视为自身的一部分,她对孩子的爱很可能是种自恋,不过是为了体现自我价值。
朱雨辰妈妈自己就说,她完全没有了自我,眼里全是儿子。因为她没有追求事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而把照顾儿子当成了自我价值的唯一体现。
殊不知,这种密不透风的爱,不仅让妈妈的人生单调无趣,而且束缚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成长空间,鸟妈妈都知道雏鸟长大后,放手让它自由飞翔,何况人呢?
适当放手,发展自我,身教润物细无声
日本的哈佛妈妈吉田穗波,带着五个娃,还考上了哈佛。哈佛这种高等学府的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吉田作为人妻,两个孩子的母亲,医院的医师,想要抽出时间去学习,然后考上哈佛,似乎不太可能,除非她放弃其中一层身份,潜心读书。
出人意料的是,吉田不仅没有放弃工作,还在半年后考入哈佛,而且期间,怀上第三个孩子。
工作”、“留学”、“儿女成群”是她的三大人生追求,人生只有一次,如果一件一件来,丢西瓜捡芝麻,根本不够时间去实现梦想。
所以,齐头并进是最好的选择,尽管,刚开始手忙脚乱,但是她做好了时间管理,最终完成了自己梦想,带娃工作留学自我成长一样都没落下。吉田的儿女们也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一个个成了小学霸。
父母追求上进,追求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这种身教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润物细无声。
追求自我成长,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我的邻居景先生新婚不久,和父母分开住了。小夫妻平时上班,周末休息。景妈妈总感觉两人工作忙,便主动负担起送早餐做家务的活来了。每天早上八点准时送早餐,和打扫卫生。
刚开始,景先生该觉得挺惬意,感觉妈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渐渐的他发现,妈妈对他们的生活干涉越来越多,总是抱怨儿媳妇乱买东西不顾家,儿子总是爱打游戏不上进了,各种矛盾浮现出来了。
突然有一天,景妈妈像往常一样去送早餐,却发现儿子的家门打不开了,甚至叫来了景爸爸试了好久,还是没打开。顿时明白了,儿子是在用这种方式抗议她的所作所为。
景妈妈感到很伤心,有种好心当做驴肝肺的感觉,但是好在她心胸宽广,乐观开朗,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自己的生活总是被人打搅,心里也是不痛快的。
于是景妈妈和景爸爸一起报了旅游团出去旅游了一圈,然后又参加了社区老年大学,平时画画,练毛笔字,参加模特队,合唱团。景妈妈在的模特队还上了春晚。景爸爸还学会了使用淘宝,比年轻人玩的还好,意外得到了淘宝的淘宝体验师的工作。
景先生知道了爸爸妈妈终于懂得享受生活,心里很欣慰。那时不想被妈妈干涉生活,无奈换锁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景先生看到爸爸妈妈这么上进,也慢慢不玩游戏了专注于工作,钻研出了提高工作效率的软件,获得了升职和加薪。
当父母不在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追求自身成长,积极接触和尝试新事物,开拓生命里新的可能性,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无声的鼓励。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的目送他渐行渐逝,你站在路的这一端,看着他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然后,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