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年味儿

【文】王战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的农村度过的,那里临近内蒙和辽宁,民风民俗既有蒙古族的风俗也有满族的特色。那个年代的春节,虽然物质不丰富,却是充满了喜庆,就像是村里的老人热在火盆旁的老酒一样,既热烈又有回味,黄橙橙的粘豆包,红彤彤的灯笼,红红绿绿的卦签,热闹的花会,成为那个年代春节最深刻的记忆。

      年的记忆在味蕾上。进了腊月,最先忙起来的是各家的主妇们,她们把大黄米和小黄米淘洗晾干,在石碾子上碾成面。碾好的面提前一天发酵,还要煮熟芸豆红豆,搅拌成豆沙馅。蒸豆包需要一到两天时间,豆包的种类有小黄米的笨豆包,大黄米的黏豆包,一些手巧的主妇还要蒸一些酸菜馅的菜包,出锅的豆包在寒冷的室外很快就被冷冻,然后被主妇们分门别类放在半人高的大缸里储存,这些豆包是农家春节期间的主食,条件好的家储备的多一些,能吃到春初。蒸豆包的时候,每家还要蒸一锅年糕,取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年糕的主料是大黄米,工艺略复杂,做的好坏完全取决主妇的手艺。蒸完豆包年糕后,各家各户要磨豆腐了,提前泡发的黄豆被磨成豆汁,然后在铁锅里加热熬成豆浆,母亲们小心的用筷子把凝结的豆皮挑出来,放在碗里,撒上白糖,让孩子们解馋。豆浆被点了卤水后就成了豆腐脑,然后用笼布包好压实,白瓷般的豆腐就做成了。留下些许的鲜豆腐佐餐,其余的豆腐都放在室外冷冻成冻豆腐,成为春节期间农家经常上桌的炖酸菜食材。杀猪是腊月的一件盛事。杀猪,卸肉都是男人的活计,女人们负责灌血肠,炖肉。除了要到集上卖掉的肉,还要腌制腊肉,刚卸下的块肉,趁着肉还有余温,抹上盐放进缸里,挨紧压实,在北方冬季的低温里,盐确保了肉不会变质,农家的腊肉基本上都会吃到次年入冬,腊肉炖豆角是农村孩子吃不厌的美食。杀猪的农家要邀请本家族和邻居聚餐,共同品尝杀猪菜。这天上桌的菜大多是粉条炖肉,猪肝,炒酸菜,拆骨肉,猪血肠,条件好一些的人家,还要调配几个凉菜。过了腊月二十五,各家就陆续开始烙桌了,烙桌是老家烹炸熟食的一种叫法,主妇们几乎要用一天时间做红烧肉,炸鱼,炸丸子,炸豆泡,煮肘花,制饹啫,做皮冻,为过年准备熟食。杀猪的农户在这一天还要炼猪油,在铁锅里,把猪油脂用高温炒出油,炼好的猪油放在陶罐里。炼完油后剩下的油渣叫油吱啦,母亲会撒上些盐末,犒劳在灶台边上瞧热闹的馋嘴孩子,其余的和酸菜一起搅成馅,做酸菜油渣馅的水饺。

      年的记忆在忙碌中。这种忙碌从进了腊月就开始了,腊月十五之前,各家各户碾面蒸豆包,做豆腐,杀猪。忙完这些,主妇们就要开始拆洗被褥,赶集买布,找村里手巧的妇女帮忙,为孩子赶制新衣服,缝制新鞋。腊月二十之后,各家就要扫房了,擦玻璃,糊上新窗纸,把院里院外打扫干净,主妇们把大人孩子的脏衣服,炕单,门帘等等洗刷干净,晒满了整个院子。这期间,村里的半大孩子都在做同样的事,每天晚上在不太明亮的灯下,把红、黄、绿灯颜色的纸裁成书本大小,上面附上花样不同的卦签模子,用刻刀耐心的刻卦签。村里的老先生家有村民陆续上门,请老先生为家里的大门,二门,马棚,猪圈,鸡舍,甚至水井,写出不同寓意的对联。春节前农村都会有一个集,记得老家春节前最后的集是腊月二十五 ,各家各户采购年货都是在这一天,给孩子预备的糖块,招待客人的苹果,梨,瓜子花生,红灯笼,窗花,鱼,米面油,酱油醋,不一而足,过年用的东西都要在这个集上购置齐全。腊月二十九是挂灯笼贴对联的日子 ,男人们去墓地为逝去的先人们上坟祭奠,顺路砍回来一枝松枝,松枝和红灯笼被紧紧捆在一根高高木杆上,接上电线,树在院子中间。晚上,村里各家各户的红灯笼都亮起来了,在黑黢黢的群山环抱中,显得格外的喜庆。这一天上午,农户都要贴对联,粘窗花,贴年画,粘卦签,中午时分,站在村里高处望去,每一家都是花红柳绿,色彩斑斓,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年的记忆在团圆里。除夕这天,主妇们早早的就开始筹备年夜饭。年夜饭并不安排在晚上,而是沿袭农村冬闲时两顿饭的传统,在下午两点多就开始了,桌上都是主妇们辛勤备好的美食,热腾腾的酸菜火锅,溜年糕,溜饹啫,扣肉等有美好寓意的菜品摆满了饭桌,年夜饭的菜都是双数,饭菜都要多多剩下,取盈余的寓意。年夜饭开席前,都要放一挂鞭,然后一家人才团团围坐在桌前,享受美食,告别即将过去的一年。正月初一,村里人要走家串户拜年,心急的半大小子,还不等人家吃完早饭,就急哄哄的跑进屋拜年,同辈之间是作揖,对长辈要磕头,各家都会提前备好瓜子花生,烟笸箩,招待上门拜年的村民。平时劳作忙碌的村民们在这一天聚在一起,说说年景,唠唠家常。正月初二,是姑娘姑爷回娘家的日子,姑娘一家带着礼物回到父母家,族里的近支要轮流开席,招待姑爷,常常是这家刚散席,那家又把姑爷请走了。在酒风彪悍的北方,这些陪媳妇回娘家的姑爷都要遭遇各种的灌酒,长辈自端身份矜持劝酒,小姨子小舅子闹酒,连襟间要面子拼酒,每天都要酩酊大醉。这样的聚餐一直持续到初五早晨,吃完早饭,各家的姑娘要遵循“不在娘家过初五”的古训,吃完早饭都返回婆家了。这几天,是春节期间农户家里人团圆的日子,远嫁的姑娘,在外地的族人,都要回来团聚,说说一年里的喜怒哀乐,互相通报一下家族成员的各种情况,彼此感受着血缘亲情。

      年的记忆在热闹中。老家过年,前后要持续两个月的时间,进了腊月就是进年关,出了正月才算过完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除了例行的各种准备,还有不同的民俗小节,让年的内容丰富多彩。腊月初八是春节期间第一个节日,各家都要做腊八粥,腊八粥用大黄米红豆芸豆等熬成,还要放上红糖。村里人的老人会告诉孩子,腊七腊八,冻死俩仨,喝了腊八粥才能抗冷耐寒。腊月二十三被称为小年,据传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这天,农家要烧黄裱纸送灶王爷上天,祈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乡村花会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活动,十里八村都有本村特色的花会,有武会,高跷,秧歌,抬歌等等,老家村子是晚上演出的船灯,有八只船,由村民扮成神话中的人物,印象最深的是背插双剑的白娘子,还有一身青衣的小青,每条船都插满了手工花,船头的灯箱里插着油灯,在挂着白胡子的船公指挥下,伴着铿锵的锣鼓和高昂的唢呐声,八条船如行驶在河面上,或穿插,或雁行,或一字长蛇,煞是好看。花会出会的时间都是从初六开始,在附近的村子逐村演出。每到一地,有花会的村子要打旗敲鼓在村口迎接,并在村中心空地摆上热水糕点接待花会人员。这种巡演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要过元宵节,那天,所有的花会要集中在庙前汇演,这是春节后最热闹的一天,附近的村民扶老携幼早早赶到庙前,各路花会从不同方向向庙前聚齐,你方演罢我登场,各家花会都要拿出绝活,为本村赢得赞誉。正月二十五是农家的“填仓”日,男人们在太阳出来之前,在院子里用灶灰画成粮仓样子,里面放进各种粮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二月初二是春节期间最后一个节日,被称为“龙抬头”,村里人这一天要把腊月杀猪时留下的猪头煮熟,叫“吃龙头”,那时候,村里的人在正月是不能理发的,民俗里有“正月剪头妨舅舅”的说法,村民在二月初二这一天才能理发,叫“剃龙头”。剃了“龙头”吃了“龙头”,年才算是过完。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故乡越来越远,儿时的年,已经成为凝固的记忆,那些欢快的鼓点,那些飘逸的卦签,那些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经常在不经意间从记忆深处涌出,点点滴滴,都是温暖和亲情,都是热闹和传承。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7,084评论 6 50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6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450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322评论 1 29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370评论 6 39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74评论 1 30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12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80评论 0 27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414评论 1 31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99评论 3 33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73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70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80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71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52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865评论 2 37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89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父母在城里做生意,我们姐妹几个跟着奶奶长大,只有放寒暑假的时候,才能跟父母进城团聚。自然也跟着父母过城里的年...
    一路修行做老师阅读 352评论 1 8
  • 第一章 母亲将热气腾腾的红枣汤端到我的桌上,透过薄薄的热气,我看着窗外萧瑟的冬景,回忆回到...
    文耘阅读 453评论 0 2
  • 家乡的年味儿 渐无书 日暮乡关,乡愁在游子的舌尖上。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
    闲时碎念阅读 625评论 0 2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过年的起源 春福齐至,年味正浓。 过年...
    爱蹭鞋底的蚂蚁阅读 1,190评论 7 9
  • 对着天空喊梦 喊你的名字 喊出一颗钉子 扎进无辜的心 整个冬天颤了一颤 一念之间 心魔回光返照 只用一次无心错 一...
    月宛央阅读 234评论 9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