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教育专家的16年育子过程,揭秘了一位用心的妈妈如何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连续跳级、轻松被名校录取的优秀学生。案例叙述生动详实、原理分析专业透彻,方法总结明晰条理,是一本易懂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手册。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是教育硕士,也是书中所讲述的优秀女孩圆圆的妈妈。在女儿小的时候,尹建莉一家在北京还过着和别人合租的生活,并且为了工作还天南海北地搬家。但尹建莉不论生活多么艰难,都把女儿带在身边,丝毫没有放松对女儿的教育,并且,她也把自己的教育专业知识发挥到极致,精心培育女儿。
一、在生活中提高爱的质量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培养主要来自生活,尹建莉就特别注意生活中的教育,提高爱的质量,让事件产生教育意义,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1.打针有些疼
打针,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但是,在医护室里,孩子们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有的孩子坚强不哭,有的孩子仅仅哼唧几声,但有的孩子却哭的声嘶力竭。这些表现的不同,就是父母处理生活事件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2.提高爱的质量,禁止捉弄孩子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只会带来自尊心的伤害,增加社交恐惧,不管这种捉弄是低俗还是文明,作为父母都要坚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3.家长不要主动踏入那些“教育坑”
幼儿园绘画班的老师说河流应该是蓝色的,但是尹建莉通过引领孩子观察的方式,让孩子知道水是没有颜色的,河流可以画成自己喜欢的颜色,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创造意识。
4.不要轻信“常规”
没有那么多孩子有“多动症”,不要轻信,不要盲从,不要随便给孩子的活泼好动扣一顶“多动症”的帽子,父母要让自己的爱更有理智。
二、科学管理孩子的学习
每个孩子生来都有强大的学习潜能,他们在三岁之前的学习能力是成人无法相比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的学习能力逐渐下降,这主要是因为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教育不够科学。
1.识字和阅读对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2.考试,原本是考察孩子学习能力的手段,现在成了孩子的梦魇。学习,本来是孩子喜欢的事情,现在成了一种亲子间的相互折磨——父母和孩子谁都不满意对方的表现,这是教育理念和方法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
3.尹建莉对女儿的学习执行“不奖励”政策。当前的应试情况大多数孩子都无法逃离,好成绩的奖赏无处不在,父母对孩子好成绩的淡然处理,反而有利于孩子平静情绪、调整心态,避免孩子把注意力从学习本身转移到考试分数上。
4.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过程中,父母关注考试的目的,是通过分数和试卷分析找到孩子学习弱点,但面对孩子的时候,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等能力方面。
三、幸福孩子的家庭都是“五星级宾馆”
父母用自己的陪伴和正确教育方法营造的家庭氛围,让家变成了“五星级宾馆”,孩子的幸福感就会满满的,这也是他们人生力量的源泉。
1.再困难,父母也应该把孩子带在身边
在女儿小的时候,尹建莉只能自己带孩子,家里的老人又都无法过来帮忙,家务活、工作、照顾孩子,各种忙乱和狼狈,尹建莉一样都不少,那时尹建莉的血压低到医生强令她卧床休息,但是该干的活儿,她还是一样都不少干。
2.“记功薄”让家更幸福
儿童和成人一样,都需要肯定,尤其是在他们还没有形成反思意识和控制能力的时候,更容易受到暗示,所以,尹建莉在家里专门为女儿准备了一个小本,叫做“记功薄”,只记“好事”,不记“坏事”,也不记与学习成绩有关的事情。
3.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真正理智的父母都有理解儿童的能力,尹建莉用了另一个词来表达这观点:做“听话”父母,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世界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很多看似荒唐甚至错误的行为,其实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和对世界探索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