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抱着目的去看书,看书该是一个自发的行为,由灵魂驱使。于现在大多数年轻人看书竟都是有一定的目的,为了就业、为了考试、为了卖弄,读书反倒成了件功利的事情,这样一来看书倒显得牵强和痛苦了。七八十年代的文人看书都牟足了劲,对文学的热爱令人觉得敬畏,有种读不尽兴不罢休的豪气。读书人该有的样子现是很难再到了,古时候那些嗜书如命的才子见到今日这般的世风日下,估计会唏嘘不已。
说起读书我想谈谈木心先生,大部分人对他还是陌生的,更熟悉的是他的《从前慢》,而他本人却鲜少有人知道。木心先生10至15岁期间于矛盾书屋读了当时可以找到的所有中西方文学,其中包括:古书、哲学、文学、诗、戏曲等,这些于他青少年时期所阅读的书成为了后来他给学生讲课的源泉,意思就是说木心的文学记忆大部分来源于它的青少年时代。在陈丹青后来的回忆里有提到14岁的木心曾与一个15岁的女孩长达三年的通信,这上百篇的通信都在谈论“圣经中的新约旧约、马太福音谁更具有文学性”。
我为什么说这些呢,因为我想告诉大家阅读没有年龄界限,并且青少年时期所养成的阅读习惯,将使你这生受益。
关于读些什么书,每个人的口味还有所需要的养分都是不同的,不要去相信网络上所流传的“一生必读的二十本书”这一系列不负责任的书单,推荐人有自己的身份限制只不过以自己的角度来推荐,一份鸡蛋炒饭怎么可能同时能满足不一样的二十个人呢?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书,我也不能直接给予你你需要的书单,但是我有一个恳切的建议“读老书”,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依旧流传并且让大多数人拍案叫绝的书,肯定有其令你受益的地方。还有便是书本的延伸,意思就是说当你读到一本受益匪浅的书时,不妨把它所提到的书也找来读一读,以此类推便成了一个链。
关于读书的误区,最怕就是“乱读书,读乱书”。读书就该循序渐进、日积月累,不要急功近利的追求从一本书里,来一下子提高自己的文学底蕴,这是不切实际的,根基不稳很容易在日后的读书经历里误入歧途。再来便是读书时该认认真真耐下性子,全身心的投入书本,做标记做记录,忌讳草草翻略,不然不但从中学不到学文,还辱了斯文。现在很大部分年轻人读书喜欢读新书,读鸡汤文,读成功学,这些都是典型的读乱书的例子。也并不是说新书没有好书,只是好书本就寥寥,于现在又难再出好书,何必浪费时间检验,不如花些精力去读些好书,“读日无多慎买书”。而读鸡汤读成功学又是另一个阅读误区,不要一直读容易读的书,容易读往往也证明没有读的意义,而且一味迎合大众的书本即无意义,又易令人觉得浮躁。
不要带着目的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以最简单的心境来读书。喜欢读闲书,是大多文人的特点,因为不具有目的性,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忠诚。读那么多书并不是说这些书会让你的生活容易些,不会的,生活依旧艰难。那么你肯定想问:那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一切都获得了解放。我读过书。我读过书,于是我似乎见到了光明。它只持续了片刻时间。我所见到的,或者说我意识到的,更是启蒙之光。为什么读书?为了变得不那么狭隘,为了不再抱有偏见,为了理解。为什么读书?为了理解那些思想狭隘、抱有偏见以及不喜理解的人。”阅读既是生活。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阅读为我们维系着一种超然于现实的姿态,这有利于我们思考。
总有一些朋友问我读些什么书,让我给予推荐,我个人属于读书很慢的人,但是却买书成癖,所以常常堆积了一堆书,细细咀嚼。我列举写我平日看的书吧,不说推荐,只是让大家看看,还有一些我认为无意义的就不一一列举了。
《浮生六记》《幽梦影》《小窗幽记》《花间集》《漱玉词》《长物志》《茶经》《雨天的书》《霍乱时期的爱情》《飞鸟集》《仓央嘉措诗集》《庄子》《云雀叫了一整日》《红楼梦》《花月痕》《诗经》《文学回忆录》《茶人三部曲》《闲情偶寄》《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