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常常是古代文人寄托情感与志向的意象,这周学习虞世南的《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两者虽同写蝉,却展现了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中,“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通过对蝉的形态,习性和声音,描绘蝉以清露为食,栖息于疏桐之上的生活习性,其声清脆悠扬,传之甚远。这里的蝉,不仅是自然界中的一物,更是诗人自喻高洁的象征。他以蝉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德的坚守与追求,也寄托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蝉的意象,在虞世南的笔下,成为了象征清高自守、不慕荣利的君子形象。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而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则另有一种味道。“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蝉声在狱中响起,勾起了骆宾王深深的思乡与愁绪。他这首诗将自己与蝉相比,蝉虽高洁,却难逃命运的束缚;自己虽有才华,却身陷囹圄,壮志难酬。蝉的意象在这里,成为了作者自身遭遇的写照,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
两首诗中的蝉,虽同为意象,却因诗人的不同境遇与情感,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虞世南的蝉,是清高自守的君子;骆宾王的蝉,则是命运多舛的囚徒。但无论如何,蝉都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笔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寄寓着诗人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