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借蝉言志的诗,虞世南借用蝉的意象,表现自己的高洁本性,有着洋洋自得的显摆;骆宾王则是因为含冤入狱,借着秋天的蝉来抒发自己郁闷不得志。
虞世南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是个清贵的官宦,借用蝉的特性来阐述自己高洁的本性。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蝉有两根“垂緌”,寓意高官的官帽,梧桐是凤凰的栖息地,寓意他生活的环境不同凡响。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我本来就高高在上,根本不用借助外来力量抬高自己。
虞世南家世显赫,有自己的骄傲,虽然一生顺遂,官途畅通,但是凭借的并不是这个。
史料记载“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时称‘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再看骆宾王,他出身贫寒,却是自小就有神童之称。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至今还在被孩子们吟诵传唱。
大概是有文采的人性格都是嫉恶如仇,他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又因为上疏,得罪了武则天,后又被人诬告下狱。在狱中,骆兵王看到了窗外树上的蝉,一时联想起自己的遭遇,于是就写下这首《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云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通过咏蝉,骆宾王将自己的情感与蝉的形象相结合,用蝉的悲鸣象征自己的孤独和哀怨,同时也寓言般地揭示了青春与衰老、自由与束缚之间的矛盾冲突。这首诗是骆宾王个人遭际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关于忠诚、正直与理想主义者的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