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溢博士,是全球一对一数字学习与电子书包概念发想与实践第一人,是台湾早期推展行动学习研究与教学应用的主要人物之一。辅导福建及广东地区推进智慧课堂的学与教领军人物。
《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在这本书里,王博士从课堂教学入手、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对老师和学校的智慧课堂提出了推进措施与建议。
学校原本安排的是暑期研修共读,每天一讲一反思,可是我拿到这本书几乎一口气读完全书,收益良多。
最吸引我的无疑是开篇“相信的力量”,用“改变理念”、“技术优势”、“教法学法”、“数据决策”、“教学模式”、“未来之路”等六个主题模块开讲,到“加餐”里“实施远程教学的秘笈”收尾。
是的,当今社会是数字化社会,数字时代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学校里面的计算机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等等已经是必备设施。同时,教师和学生普遍拥有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个人数字设备,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纸本教材和讲台教学。这样的数字化环境为教与学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我们的教材却不能实时保持最新,传统口传心授的模式也面临着“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尴尬场面。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必须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同时也应具备更多的教育技术手段和创新实践能力。
这本书是王博士扎跟课堂一线,“观课”“议课”中的“反思”与“总结”,每一章都用鲜活、真实的案例和教育叙事,使老师们获得可操作、可模仿的“课堂妙招”。比如:王博士提到的教学心法:"无才能有",就是告诉我们,课堂上的好教材必须是学生提供的,是一种生成性资源,教师只需要准备必要、少量的教材内容,也能创造好的学习效果。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首先就要改变老师的教学活动:无论是新知传授、作业练习,还是课后辅导,都要优先站在学生的立场备好课,引领学生从兴趣出发,勤学善思,真诚交流。
以学为中心,势必要先熟悉了解学生,实施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安排,再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学习目标;课后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如书籍、视频、音频等,并教授他们怎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更为便利的学习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电子书包和麻吉星的操作,让学习变得可视化,不仅丰富了老师的课堂教学手段,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数字化教学还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参与在线讨论、合作项目和知识分享,促进信息的交流和共享。王博士在书中详细介绍了麻吉星、电子书包的使用,用数据驱动教学,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教育软件,老师可以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从而更科学的指导学生的学习。
王教授在书中还提到,认知发展受到同化、调适与平衡等三种历程的影响。学生在接触到新知识概念的时候,会先跟自己原有的经验进行同化,如果与原有经验相符,认知就会达到平衡状态,如果不符合,就产生认知冲突,也就是新状态,这种新状态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进行概念修正,最后重新回到平衡状态。所以,要让矫正性反馈有效,教师必须要设法创造学生学习的新状态,制造认知冲突,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去调适。老师则需要具备更多的教育技术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支持,在课堂上要能抛出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的深度思考。
类似以上的观点还有很多,不仅有理更加有据。通过读书,我深深的体会到,要想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推进我的课堂教学,唯有坚持学习及时更新教学手段,在课堂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舒适区,与老师们共读共研,才能永葆教育热情,才能不断创造出“课堂上的临时生成”,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享受课堂,让教师享受教学”这一最高境界。
港中深附属知新学校 林瑞 于2023年7月23学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