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就像一幅画,我们就是那些画笔,画出绚丽多彩的童年,这里流淌的纯真与甘苦,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
八十年代初的一年夏秋之交,下了好多好多天的雨,不见太阳。河水暴涨水库溢满,市里积极展开抗洪工作。农场西边的吴坡水库水位猛涨,逼近土质的坝顶;东边的董沟水库同样告急!市区、矿区的卡车装满沙袋奔向这两个水库,工人忙背着沙袋加固大坝。跃进矿保卫科的工作人员持枪昼夜巡逻在董沟水库的大坝上,准备险情来临时鸣枪示警,矿区人员紧急被通知集合到俱乐部中。工场停工学校停课,父亲准备带我到地势高的农场避险,临走之际父亲收拾了一番房子。衣服背走,被褥包好用大钉挂在墙上的高处,收拾完毕父子俩背着衣物向北而去。一路上我的心情忐忑不安,1975年家乡的一场特大洪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这才有了后来我们来豫西小城投奔千里之外工作的父亲……
雨终于停了,天终于放晴,太阳终于露脸了,我们欢呼,我们歌唱,背起书包吹着欢快的口哨奔向校园。教室又有了新变化:每个教学楼都装上了吊扇,装上了暖气。每个教室装六个吊扇,装三组暖气片,冬暖夏凉,幸福感爆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对于孩子们而言,春节仍是一年中最企盼的节日。购年货、贴春联、穿新衣、发红包、看春晚,放鞭炮、买礼物,红红火火过大年。从矿区到矿务局,为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春节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灯展、社火、杂技、舞龙、舞狮、猜迷语、踩高跷……从正月初一直闹到正月十五,煤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街小巷,齐乐融融。
我们住在老校区每到春节时,父亲便背着我带领全家去东工地的矿务局看灯展。五颜六色、名种各样的花灯东西两列一溜儿排开,望不到尽头,人山人海,灯火灿烂。十二生肖、悟空八戒、火车汽车……看得人眼花潦乱,其中有盏“童子莲花灯”一开一合,最引人注目。一个裸体的小男孩站在莲花台上,莲花开时小孩“嗞”地一声尿出一泡水来,溅的人一头一脸,引得众人哈哈大笑着躲闪。
各个矿区都有灯展、社火,并到市区、矿务局、矿区巡回展出。矿区大门口张灯结彩,大门口挂着巨大的大红春联,一进大门一个坐在长木上穿着唱戏大袍花脸的小丑扑面而来,八字胡还一翘一翘的,滑稽极了。学校的军鼓队也在这里表演,同学们穿着统一的军乐服,一招一式非常的神气。“好!好!”
西边传来阵阵喝彩声,走近一看原来在舞狮子。一张张大方桌一层一层的摞起,越摞越高。狮子在方桌上欢腾跳跃,追随着举着绣球的人一层一层的爬高,看得人大眼瞪小眼。还有俱乐部门前的杂技表演更是引起尖叫声一片。一根铁杆矗立在广场上,高过机关楼,两根绳索拉向地面。只见一个杂技表演者爬上了铁杆儿,站在了碗口粗的顶端旋转着双脚,看得人手心发汗。“嗖”的一声铁杆上端的人,双手抓着绳索飞速冲向地面,引得众人一片尖叫……
1981年小城开始建市,在农场边界的南边购地建楼,建立市区。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一个崭新的城市开始兴起,百里煤城开始崛起。陇海铁路开始电气化改建,一列列电力机车载满货物驶向祖国各地,蒸汽机车逐渐消失。煤炭部部长亲赴矿务局视察工作,戴着矿灯身穿工作服随工人一道到常村矿深入矿井,照片上一脸的煤灰,挺亲民的。跃进矿新建了两座火力发电厂,汽化厂、开翔化工、铬盐化工、兴邦药业集团等一大批企业落户煤城,兴建了工业园区。
1990年YM矿务局产煤突破1000万吨,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1992年夏,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到矿务局视察,到CC矿区调研。交通四通八达,“连霍”高速、310国道、“陇海”铁路和“郑西”高铁,四条东西大动脉自北向南排列,穿越煤城。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四通八达的街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百里煤城开始崛起。
童年的我搬了三次家:从豫南的故乡到豫西煤城的城东、城北和城南。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也吹到了豫西的煤城,煤城义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年的味道,开始变得有滋有味,生活也开始红红火火,勤劳勇敢的劳功人民用辛勤和汗水,创造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正是这些勤劳勇敢的广大劳动人民,用辛勤的双手和汗水创建着美丽中国,改变着日新月异的国家和社会。
历史的车轮走进了21世纪,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四十五年,祖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新的起点,新的征程,党正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梦想激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民族复兴。抒写中华民族新篇章!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