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高效演讲》触动很大,还需要对演讲这个可以用的工具迁移到课堂中,希望不断调整节奏。
把能工具化的东西都工具化,掌握住演讲的结构,哪怕是五分钟,毕竟课堂上希望自己每次都要训练的内容。
逆向设计,需要从目的出发。
掌握住演讲的结构。
首先是自己不紧张,紧张是正常的,如何去克服呢?
调整心态,用送礼物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我今天来这儿的主要目的,就是来送礼物的。
给他们送什么礼物呢?比如就是我今天讲的课题《全概率公式》。那有人万一不要呢?
不要,没有关系,不要是他的权力,但是我的责任是送礼物,所以美关系,送给他,不要也没事。
如果有人觉得这个礼物不高级呢?
没有关系,总有人会喜欢的。万一有一两个人觉得挺好的呢?
千万不要希望通过演讲取悦所有人,千万不要希望通过演讲让人记住一辈子。做不到,大家只关心自己,对你的事分分钟就忘记了。
三件事很重要,演讲风格,演讲内容和演讲的状态。在作者的观点看来,演讲的内容是最重要的,内容为王,风格和状态可以训练,但是基础一定是内容,有实力和底气。当到需要打磨细节的时候,一定是内容过关甚至完美的程度才需要考虑的事情。
演讲前的准备:
准备是需要的三个问题:
1,确定你要的结果,你想要听众听完之后有什么想法,体会或者改变。一是希望对方做出什么样的行动,一定要有目的。
2,找出关联性,为什么听众要关注你讲的内容?你的内容关注的能否聚焦呢?所以必须对自己的内容进行提炼,归纳为结构分明的三点,可以分层梳理。重要的是对他们有什么价值?要把有价值的内容前置。
3,要点明确,在龄人难忘的语句中,你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需要用一句话浓缩自己的观点。
经典的演讲结构:
坡道、发现要点、甜点故事。
构造坡道,深度了解听众的需求,吸引注意力。坡道的建立模式:在座的诸位……,但是我们现在面临一个挑战……,这就好比……,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研究,将会告诉大家……,在本次演讲结束的时候,我希望……。(从听众出发,
1,开场白的七秒法则,你只有7秒争取听众的注意力,七秒内听众会决定是否愿意听你的演讲。所以第一句话就要和听众有关。(公开课时候能否有用呢?是不是有效果,还没有佐证。)
2,以你们为开头,关注听众。讲话中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把听众放在心上。
3,运用新颖的数字去打动听众。让听众震撼的事实。
4,提出问题。引起听众的共鸣,互动的环节也需要有设计。
5,讲故事。故事比道理更有说服力,尤其是贴合实际情况的例子,今天课堂中有关于患病能否检测出阳性是有一定的可能性的,所以我们需要注意,科学对待统计数据。运用想象,也是我们的一个发挥空间。
语言的力量
通常情况下容易记住的话,或者是吸引人的注意的话语特点:简短,有感情和生动。
可以通过讲故事呈现,讲故事的时候要用具体的名词代替形容词的运用。
可以通过“不断重复”来强化记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必须采取行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我竟然没有注意到顺序发生了改变,只看到采取行动。
不要有消极的词,《不要想大象》中告诉我们的,如果一个人叫你“不要想大象”,这时候除了大象,你什么也不会关联,这就叫“框架”。所以使用正向引导格外重要。
甜点是完美的收尾,希望一节意犹未劲的课堂,最好的甜点是一则故事、轶事、一个比喻或想象、名人名言或者和坡道呼应的故事等。
以上是对高效演讲而言的,对时间精确到秒的课堂来说,如果有工具化的借鉴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所以需要提炼重点和难点,争取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的情况下,自己能灵活把握的时间范围内,更需要做到高效表达自己,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延伸出一个故事出来的,需要有意识地靠近也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