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断舍离》

图片发自简书App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以为是单纯的介绍如何收拾物品的书籍。看过之后,觉得自己的想法太肤浅了,本书想传递的远远不止如何收拾物品那么简单,而且通过理清与身边物品的关系,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需求,从而找到一种让自己更舒服的生活方式。

   作者认为,在断舍离里,收拾是最重要的。她所定义的收拾“是一种筛选必要物品的工作。”关于如何筛选,作者提出了两个维度,一个是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从而引出了断舍离的机制:选择和当下的自己相称的物品,把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目的是在收拾的过程中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因而,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

  “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万一以后用到呢,还是留着吧”这大概是很多人物品越积越多的主要原因,我也不例外。笔筒里的笔明明都已经写完没有墨了,却想着这笔壳挺好看的,下一次买个笔芯放进去就可以了。但每次买笔的时候却忘了笔壳的存在,被更漂亮的笔吸引去了。回来之后又想着下一次一定记得,结果却只是空笔壳越积越多。直至笔筒放不下了,才发现这些笔壳放在这里这么久都没有用过。每天出门都觉得没有衣服穿,但换季时整理衣服却发现总有那么几件是从未被临幸过的,静静地躺在那里,就算如此也还是舍不得扔,想着明年买其他衣服搭配或许能穿。咱的这些想法在作者看来都是拿物品当主角,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在我们把一堆物品攒在手上觉得扔了可惜的时候,却没有想过“可惜”的真正含义。让空笔壳在笔筒里呆着集满灰尘也未动过、衣服在柜子里躺过几个春秋都未见过太阳,这难道不是另一种“可惜”吗?物品要用才有价值!不能为了未来不确定的某一天“可能会用到”而将其无限期的保管起来,而是要把它送到此时此刻最为需要的地方去。从宏观的角度看待“可惜”,让它成为物品循环的原动力,这就是断舍离的重要技巧。把用不到的漂亮空笔壳一次性都装上笔芯,拿给孩子们当奖励;不再穿的衣物洗干净打包送到备灾中心的捐赠大厅,这样一来下次再买笔或挑选衣服的时候会更安心、更用心!

      《断舍离》提醒我们要用心思考自己和周围物品之间的关系,关注自我,关注当下。与前几日读的斋藤孝的《学会学习》有几点共同之处:

1、明确主体是自己

2、明确自己当前所需

3、制定目标,即刻行动

4、坚持下去,形成习惯

5、能力提升,遇见更好的自己

PS:第一次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有待完善,继续努力!(^_^)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开始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先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你是一个念旧的人吗? 2.你会因为不舍得扔掉东西而囤积物品吗?...
    惜她阅读 15,953评论 1 101
  • Day 1 断舍离是什么? №1 本书导语 在大城市里,居住空间狭小,生活杂物堆积如山。如何让乱糟糟的房间变得干净...
    Jean_zz阅读 8,927评论 0 15
  • P1,课前提问:你躺枪了么? 为什么家里到处都是?好乱好烦,不想打扫,却看什么都想买。 这个东西先留着用,双十一又...
    小鑫子阅读 7,856评论 1 16
  • 总字数:16000字 关于断舍离: 1、主角是自己。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物品,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 2、感恩的心...
    婷子阅读 10,546评论 2 50
  • 有资本的人肆意,叫做任性,没有资本的人妄为,叫做胡闹。我偏偏是最爱由着性子来的那种人,肆意妄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雨落f阅读 3,056评论 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