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音乐治疗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娃的春天》这部电影又看了一遍,是因为在听高天老师的微课。
高天老师是中国音乐治疗界的老大了,有多牛百度搜下就知道了。这部电影有多牛,百度搜下也就知道了。
我今天想分享是高天老师在音乐治疗的框架下看这部电影的一些有趣的地方。
电影开始讲到一个马修的过期的音乐家,失意不成功的音乐人,来到叫池塘下抚育院。这个学校里面的孩子都是品行有很大问题的,有些反社会人格,行为粗俗,学习糟糕,看不到希望。而且学校里的规则就是如果犯错,就惩罚,而且是很严厉的惩罚。
可是这位音乐老师通过音乐的方式,慢慢的让这样一群糟糕的孩子变成了守纪律,有规则,对未来有憧憬的天使。高天老师从专业的角度认为,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是音乐治疗的典范。都是音乐在起作用。
高天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天使的一面,魔鬼的一面。音乐共同特点都很美。人们在唱歌或听歌中主要的体验是美。美的功能是激活和放大你人性中天使天使的部分。
我们看到,电影中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品行很差没办法在正常的学校读书被退学到这儿来的。这些孩子没有成就感,没有自尊心,没有自我价值感。但是通过合唱团,通过被马修老师看到,关注到,通过音乐的方式潜移默化,越来越强烈的建立起自尊心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当他们有这些品种以后,他们下一步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他会希望他的自我价值得到社会主流的承认。
这是这个孩子就接受社会主流的价值观,他的行为发生变化了。他一定会去追求那些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就是那些善的,美的,天使的那一方的东西。于是,这个人就完全被改造了。
电影中主角小男孩,他最后成为了音乐家,被社会主流所接纳。
电影中的其他孩子,虽然没有都成为音乐家,但是他们的精神面貌出现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憧憬从他们遥望远方的深邃的眼神中表现得淋漓精致。最后当马修老师不得不离开学校的时候,孩子从窗户上飞出的一个个带着美好祝福的纸飞机,还有那些小手那窗台上挥动的那一刻,我也瞬间泪崩了。
昨天下午和儿子重温了这部电影,重新听到天籁般的合唱团的声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