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恋舒适区我,在拉伸区成长

很多人,在刚刚做了一个决定,就立刻行动起来,马上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不断的努力,想要迅速的看到成长和进步。


可真正去做的时候就败下阵来,事情远远不像自己想象的那般简单。


人的天性总是在"急于求成一口气吃个胖子和趋易避难中放弃"往复循环,而因为看不到希望和结果中半途而废。


也许在你知道了在"拉伸区练习"的秘密后就知道自己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了。


拉伸区是指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的过渡区域。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 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会让自己停滞。




如何在拉伸区练习?


做瑜伽时候,老师常说的一句话是:保持这个动作一会,做到你身体的极限值就可以。


但是你会发现现场课程和视频教学的情况大为不同。


同样是做到极限值,面授课程老师给你一个小小的动作纠正,虽然没有和老师做到一样标准,但是就能让你感觉到比自己认为的极限动作要困难的多。


然而坚持下来,就能感觉到浑身轻松愉快,同时力量和柔韧程度也有很明显的进步,这就是"走出舒适区,进入拉伸区。"


成长中阅读是输入的重要一环,自己阅读有时候存在惰性,加入读书会,一群人对于一本书共读既有激励作用,又能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获得成长。




往往很多的人遇到读书的难点是书阅读过,但是一段时间在去回忆,没有在大脑中留下印记。


这往往属于在舒适区阅读, 只是满足当时阅读的喜悦感,而处在拉伸区练习就可以换一种方法,采用萌姐给到的复盘三步法,"新知--旧知--如何做"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给自己启发的做记录。


一次阅读书中哪些观点迭代了你旧有认知,对于新获得的知识,你将如何运用到以后的生活工作当中去,就是处在拉伸区的练习。


写作也一样,刚开始写作我们可以用放大的视角看待生活、记录生活。


对于写作一段时间后,就需要要求自己有针对性的写作。


比如给自己的写作的文章定基调,定写作的题材、要求写作时间、有怎样的素材输出?


如此往复练习写作,就是跳出舒适区的写作用法,对于提高思考、写作成长有帮助。


很多优秀的人都有早起的习惯,如果你想培养这个方面的能力,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很容易完成的目标。


比如比你日常起床早15-20分钟,做到以后坚持7天的时间,让身体适应以后在把时间往前提,直到你最初设定的时间。


循序渐进的进行形成闭环,逐步挑战舒适区,可以从刚开始的7点起床过渡到6点起床,多出一小时的精彩。


给你提个醒,几点注意事项:


1、不能长期在舒适区做事:


首先不能长期处在舒适区做事,在舒适区很多知识偏于简单,已经掌握了的知识还在不断重复的练习,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样的反复练习可能做的是无用功。


一首钢琴曲子开头部分已经能达到闭眼就能弹奏的地步就不需要再去反复练习,炉火纯青已经是做高境界了,不需要再去"加练"。


2、别人的拉伸区,你的困难区:


生活中往往不乏这类人,他们看到成长阅读的重要性,于是按照别人的书单,照单全买一批书回家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读书的晦涩,读不出别人的愉悦度。


你的三拿起三放下,就是你没能评估自己的水平。


这本书属于别人的拉伸区,而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没有做过功课,是属于你的困难区。


3、不能靠意志做事:


靠消耗意志力区坚持的行为往往不可持续。


雄心勃勃立下的宏伟健身计划,靠着一是的意志力却坚持不了两天。


如果一个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突然立志每天跑5公里,不到两天就吃不消;


让一个平时8点起床的人,突然调整闹钟每天5点起床,多半会新鲜几天,因为完不成只能惰怠放弃。


与其一开始就起点很高在"困难区"挣扎,不如每天进步一点点,通过一点点的进步给自己正反馈,激励自己轻松坚持下去。


最好的拉伸区,在舒适区的边缘游走,又有一定的难度,而这个“难度”又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去解决的。


一个一个这样的“难度”去解决,就会发现自己在无形中成长进步了。


当我们清楚上述规律后,成长的路就不会那么无趣和孤寂,也不会轻言放弃。


王阳明: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对于一个事物的知,如果到了透明真切的程度,其实就已经开始行了,行的过程,如果能明了和觉悟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也是一种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