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2017 年一波 ICO 大热潮的到来,让很多为之疯狂,因为没有监管,让很多因为一些炒作而赚的盆满钵满,同时也让很多人深受空气项目所害。各国对1co的进行了禁止。因此为了各种新的区块链融资方式孕育而生,比如前段时间的基于bancor协议的IBO,对于IBO的介绍,可以参考笔者之前的一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df42a03c92df
二、ICO的问题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的缩写,指的是首次代币发行。ICO最先推出的时候,本意是非常好的,为缺乏资金但有实力的团队解了燃眉之急。例如最有名的以太坊团队,也是通过ICO的形式募集了约合1800万美金的比特币才顺利开发出了以太坊系统。EOS也是,号称是史上最大,最长的ICO,一年时间募集了40亿美元,只是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ICO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信息不对称和责权不对称。
项目方通过一篇白皮书(甚至是淘宝代写的),做几页PPT,网上找个模板做一个单页的网站,雇几个兼职老外作为顾问和团队(甚至是网上找几张老外头像,反正国人对老外脸盲,出现过好几个项目出现同一个老外的情况),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融资了。
项目方找一个临时的程序员,耗费一点Gas费在以太坊上部署一个ERC20标准的智能合约,再设置几个参数,就可以无中生有的产生10亿个、100亿个Token,这个发币的智能合约还大多数是有安全漏洞的。之后再配以各大媒体的宣传造势,再找一个名人大V站台,就可以募得成千上万的ETH,至于只有项目发展如何,是否真的要去做项目,那就全凭创始人的良心了。因为项目方对于募得的资金没有任何监管,但对于项目未来发展所承担的责任近乎于零,能否实现白皮书中的承诺、能否对得起投资人的信任,没有任何的约束力。
那么情况,怎么解决?
三、IBO能解决ICO的问题吗?
IBO是Initial Bancor Offering的缩写,它的核心是bancor协议,该协议是根据杰文斯( Jevons)在 1893 年首次提出的。
项目方使用Bancor协议发行智能代币时,会设定一个名为“恒定储备率”的参数。在“恒定储备率”保证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每时每刻智能合约对兑换交易的撮合,代币价格会随着储备金余额和代币流通量进行动态浮动。项目方和用户一样都需要使用智能合约购买智能代币时候,需要根据当前的价格向智能合约存入储备金,才能获得智能代币。
因此这样方式对应项目来讲,IBO可以解决流通问题,但很难解决融资问题,并且IBO对应项目方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并不适合一般的项目方来做代币发行。
四、什么是STO
STO的字面解释:
STO是Security Token Offer 的缩写,指证券型通证发行,隶属于证券,所以整个发行流程会受到证监会监管。
为了弄清楚STO,我们必须弄清楚token的概念。
Token的定义
很对Token进行过分类,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支付类通证(Currency Token)
我们所说的数字货币就属于这一类,比特币,以太坊,莱特币等等。但是这一类币类比各国的发币,再各国基本上是不被官方承认的。第二类是证券型通证(Security Token)
证券型通证包括DigixDAO、FT、BNB等代表黄金或交易平台收益权的通证。这里所说的证券型是指任何一种可交易资产的广义分类,包括各种证券代币,从房子等不动产,贵重金属到代币都算是可交易资产。
证券型通证被用来支付红利、收益、利息,或者通过投资其他通证为通证持有人带来利益。第三类是实用型通证(Utility Token)
实用型通证也被称为应用通证(app token)或用户通证(user token)。这类通证大多都是企业针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或者产品为项目募资而发行的。与证券型通证相比,实用型通证更具体地强调自己的开发平台或生态系统,它的价值与平台或生态系统内参与者的活跃度成正比。实用型通证被细分为两类:产品或服务通证(Use of Product)和奖励通证(Reward Token)。
因此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基于ERC20的Token都是属于实用性,出发和公司的股权或资产权益挂钩。
为什么现在区块链世界中空气币横行,为什么这些通证都不愿意绑定现实中的实际权益,除了部分项目方初心不正,只想圈钱外,还有很多项目方只是担心所发行的通证被判定为证券,从而受到各国证券法的监管。
STO有什么不一样?
上面说明了token的分类和概念,我们知道证券型的token必须要接受各国证券法监管,那么区块链的token和现有的证券体系岂不是一样了,那怎么用到区块链的各种便利性呢?这正是STO想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知道IPO,那么STO和
IPO,ICO有什么区别呢?
对比项 | IPO | ICO | STO |
---|---|---|---|
监管 | 强 | 弱 | 中等 |
底层资产 | 股权,风险低 | 使用权,风险极⾼高 | 收益权,风险中等 |
发⾏难度 | ⾼ | 低 | 中等 |
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 便利性非常差,安全性非常高 | 便利性非常⾼,安全性非常弱 | 便利性非常⾼,安全性中等 |
STO是怎么做的?
简单来说:
STO的IPO的智能合约化
STO把大多对应现实中公司的股权、债权或房地产投资信托等金融资产。比如一些财务审计的流程,可以通过智能合约部署到区块链上,只要在链下收集好数据传到智能合约中,很多报表就可以自动生成,从而让投资者可以实时公开透明查询到企业的财务状况。
STO相比传统证券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STO是可编程的,所以能够带给上市企业很多传统证券不具备的功能。比如分红的话,可以直接部署分红智能合约到链上,只需要往该合约打入一笔资金,分红就可以自动完成了。再比如股东(通证化后或许可以叫币东)投票,也不必组织线下的股东大会,而是通过投票智能合约就能直接在链投票,直接反应币东的意志。这些新的可编程特性使得传统证券变成了智能证券,STO具备了取代IPO的技术优势。
STO如何监管
在STO实际落地的过程中,现阶段有一种操作方法,那就是仿效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流程,先注册离岸公司,再通过VIE结构控制国内公司,再由离岸公司发行ST,只是最后不到纳斯达克上市,而是到Open Finance、tZero、CSE等持牌ST数字交易所交易。
五 结论
STO,则介于 IPO 与 ICO 之间。⼀方面,STO 因承认其具有证券性的特征,接受各国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虽然 STO 依然基于底层区块链技术,但能通过技术层面上的更新,实现与监管机构的对接。
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最理想的方式了,即兼顾了监管和区块链的便利性和高流通性,也让有实力有作为的项目方好好做事,也让普通投资者能得到一份保障。但是需要达成目标,需要监管方,项目方,投资者等各方一起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