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段子很火:“上学的时候一定要跟学习成绩差的同学搞好关系,以后等你大学毕业以后,很可能会给他打工。”由此而引发了“读书无用论”和“读书有用论”的争吵。
“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人的能力只停留在书本上,毫无实际用处。
“读书有用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有了知识就能改变命运。
你支持哪一方?
要我说,这两种说法都对,又都不对。如果读书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内容,没有实现内化,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那读书就是无用的。这种人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艺青年”,他们读书图个心情,不能实现输出,套现能力太差,根本养活不了自己。这种类型的所谓“读书人”,没事发个自拍到朋友圈秀一下就可以了。如果让大家都误以为读书就是为了跟别人炫耀,从而获得“文青”头衔,那就是不应该了。
那么怎么才能真正将知识转换成能力,让读书真正有用呢?《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告诉我们答案。
我们在读书时,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三种:
1、效率低
2、记不住
3、不实践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决。
1、效率低
如果我问你,平时是怎么读书的?相信很多人会说,“当然是从头开始读啊!”那就错!错!错!
很多人都会牢记学生阶段的读书方法,拿到一本书,不管书的质量如何,就开始从头读。结果往往读了后面忘了前面,最后合上书,完全不知道讲的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怎么才能有效率的读书。
01读书要讲给别人听,实现输出
我们遇到的知识究竟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取决于你有没有实现知识的内化。实现理解内化的最好方法,就是讲给别人听。可别小看了这个讲的过程。这不单单是表达,更是对内容的梳理。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好像是记住了懂得了,但是在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却发现怎么都讲不明白。这就是没有完全理解的典型状态。
在读书的时候,就抱着输出的目的,想着这部分太精彩了,一定要记下来讲给某人听。就会有侧重的进行理解,再经过在头脑中的加工、复盘,最终用自己的话讲述给别人,这就是最好的知识内化过程。
02速度要适当
读书要有时间意识,先浏览一下目录,确定这本书是不是你想要的,值得你花费多少时间去读。根据不同难易程度,设计大概的时长去完成一本书。带着时间意识去读,慢慢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
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速度,甚至对待同一本书的不同部分,也要调整不同速度。在有难度的部分花费时间,而不是在有趣的地方停留。
究竟要花费多少时间呢,总的来说:快不该快到影响理解,慢不该慢到不值得。
2、记不住
第二个问题是记不住。如果对于一本书的记忆,只停留在翻开它的时候,那可以说本次阅读毫无用处。提高记忆,有3种方法。
01记笔记
一本书是作者认为最容易接受的结构,却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有些内容是你不熟悉的,需要重点记忆,有些内容是你以前就知识的,读的时候可以略过。记笔记不仅可以加强记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突出对你来说最重要的知识点。
除了传统的笔记方法,思维导图笔记,结构笔记都是可以尝试的方法。
02记忆曲线
书读过一遍就搁置下来,再也不去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没有办法留下更多记忆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证明了重复对于记忆的作用。除非你可以做到过目不忘,否则一定要将重点内容重复查看记忆。
03情感记忆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在记电视剧情节方面有着惊人的好记忆,但在学习记忆方面却总是忘性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人的记忆总是更容易记住能够引起强烈情感的东西。既然知道了原理,我们就要多利用这点。在读书的时候,带着个人的感情,思考这段内容与自己的联系。或者增加故事情节记忆,形象记忆等方式,都可以有效提高记忆水平。
3、不实践
知识要指导实践,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停留在头脑中的记忆只能是纸上谈兵。找到属于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现在的位置,判断你和梦想差了几多距离,把差距分成小部分,制定行动时限,就可以一步步迈向你的目标。
究竟是只会晒图的“文青”,还是真正有理想的“读书人”,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就是教你如何获得有用的知识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