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郭德纲说:自从得了精神病,我就精神多了;我说:自从接受了自己正日渐衰老,我就年轻多了。
这样说有些戏谑,但这的确是我对“斯托克代尔悖论”的理解:我坚信自己永远年轻,同时,始终坦然接受眼花、皱纹、头发白等不可改变的现实;我秉持信念,更讲求原则。
美国海军上将斯托克代尔在越战期间成为战俘,被关押长达8年后活下来并获得了崇高的荣誉。有人问他哪些人最终死在了战俘营,他的回答出人意料——竟然是那些乐观主义者!
“这些人会说:‘圣诞之前,我们一定能出去。’圣诞节会到来,然后过了。他们又说:‘复活节之前,我们一定能出去。’复活节也到来了,也过了。然后是感恩节,然后又是圣诞节。最后,他们抑郁而终。”斯托克代尔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训。你不能把信念与原则搞混,信念是你一定会成功——这点你可千万不要失去了——而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现状中最残忍的事实,无论它们是什么。”
当我在吉姆·柯林斯的名著《从优秀到卓越》中读到这一段(第98页)时,头脑中立马出现了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第91页)中所描述过的:
集中营在1944年圣诞节至1945年圣诞节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原因不在于劳动强度增大,也不在于食物短缺或气候寒冷,甚至不是因为出现了新的流行病,而是由于多数犯人都天真地以为能在圣诞节前回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气,变得沮丧起来。这严重减弱了他们身体的抵抗力,导致许多人死亡。
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没有期待就没有沮丧,期待越强,沮丧越深。
可,人怎能没有希望和期待?真是一个悖论啊!
正如柯林斯所言,“斯托克代尔悖论是所有创造奇迹之人的一个缩影,不论是主导自己的生活,还是领导他人。”对此,弗兰克尔说的更清晰一些:
人的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人才能着眼于未来。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的救赎之道,不过他得迫使自己将精神专注于此。
对自己的未来丧失信心的犯人,注定要走向毁灭。由于他对未来失去了信念,他也就丧失了对精神的把握。他自甘堕落,成为行尸走肉。
凡是了解人的心理状态,了解他的勇气和希望或者缺乏勇气和希望于他自身免疫力有紧密联系的人都理解,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会导致死亡。
要想恢复犯人内在的力量,必须首先让他看到未来的某个目标。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这可以作为所有心理治疗师的座右铭。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在生活态度上来个根本的转变。我们需要了解自身,而且需要说服那些绝望的人:我们期望生活给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不应该再问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而应该像那些每时每刻都被生活质问的人那样去思考自身。我们的回答不是说与想,而是采取正确的行动。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你必须承认,即使在经受磨难时,你也是独特的、孤独的一个人。没有人能够解除你的磨难,替代你的痛苦。你独特的机会就依存于自己承受重负的方式之中。……这样的想法绝非脱离实际的臆想,这也是唯一能帮助我们解脱的想法。它使我们免于绝望,哪怕是处于看似毫无希望之时。我们早就过了质问生命意义的阶段,已经不是天真地想通过积极地创造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实现某个目标的年龄了。对我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包含着从生到死受苦受难这一更广阔的循环。
今晨的涂鸦算是一篇读书笔记,自己的东西太少摘抄的太多。现在打住,允许我再将斯托克代尔悖论(Stockdale Paradox)清晰地表达一下——
坚持你一定会成功的信念,同时,要面对现实中最残忍的事实,不论有多大困难,不论它们是什么。
请注意那个关键词叫“同时”,而不是“但是”或其它!
每天都是我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同时,我始终都是老年人当中最年轻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