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第二章中的段落。以下是原文:
那么,为什么要把列清单的过程也作为读书方法的一部分来说明呢?理由之一,就是要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
遵循这样的步骤入手书籍,就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通过在清单上书写这一动作,可以确认自己此次读书的目的。比如购买小说或纪实作品时,会考虑是为了享受故事、玩味文章、沉浸在作品的气氛中、了解本书的作家还是为了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的文学走向;比如购买商业书籍时,则会考虑是为了要以后运用到工作或者兴趣爱好中、方便传授给他人、提高自身涵养还是为了能够立即付诸实践。
像这样带着理由去读书的意识,也会影响阅读速度。
如果是上司指示你去读的一本书,那么大致地浏览一下、了解大体内容,只要能回复“”“我度过了”就足够了。相反,如果一本书可以解决自己一直烦恼的问题,或是它的主题让自己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多花点时间,踏踏实实地阅读了。
通过记录掌握选书主动权
制作购书清单的第二个理由就是,它能帮自己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会买些根本不读的书,根本原因就是冲动购买。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的知识一定要有啊”,不知不觉就拿起书走向了收银台。
这个时候不应该过于冲动,要仔细确认“我是不是真的想读”。特别是对待畅销书的时候,更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非读这本不可。可是,如果毫无计划地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就会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
为了能够更有主动性地选择书籍,重要的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即使是确认过目标书籍后决定不买,而是带走了放在旁边的某本书,也比一开始就没有目的性地购买好多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购书清单不只是单纯的“购物备忘录”,而是为了促进主管购书的矫正装置。
列购书清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I 重述原文
新年伊始,你是不是也这样头脑发热一般信誓旦旦的嚷嚷着,我今年要读30本书,要写30篇读书笔记。于是乎,冲到书店一阵狂扫,这个书名不错,买;这本书好像听谁提起过,买;这不是最近大家都说的那本书嘛,买。不到一个小时,你就决定了一年要看的书,兴奋的付账搬回家,之后是心血来潮的两三周,然后就是无限期的堆在角落里蒙灰。
一年结束,给自己的理由是,太忙了,有些书不太适合自己。我想说,其实这也是一种败家啊。
如何避免冲动买书,购书清单来帮你。
购书清单让你知道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购书清单帮你找到真正想读的书
购书清单看清你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是我们在购买书籍时的第一个问题。仅仅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自己每年都在看书,还是想让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所提升。
而在列购书清单时,你肯定是因为某一方面的原因才会将这本书记录在你的清单中。
我需要读《拖延心理学》,来了解和治愈我的拖延症。
如何有效的的进行管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我想要买的书。
《活着》会让我明白生活本就不易,没有那么多时间来矫情。
每一次对书单的添加与删除都是你的一次郑重考虑。
经过这些深度思考,你就会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这本书,是什么原因去购买这本书。不再是大脑中对书籍名称和内容的模糊概念,也不再是别人偶尔的一个声音。
而购书清单也让你清楚的认识到,我需要从这本书中得到什么,学到什么。
看清自己的需求,有针对的去读,去学习,才能事半功倍。
A1 联系经验
我就是那种买了,然后就没然后的人。说起来可笑,我读书是因为别人在读书。我关注的某个论坛,里面有个读书会,每次发文是18年的读书清单大公开、时间过半,我们又在读书路上越走越远。这些文章看的我每次都是热血沸腾,感觉不读几本书,都对不起自己。
于是我会在她们的购书清单里,挑选一些来买,兴致盎然之后就是败家的开始。每每看到家里那些连包装都没拆开的书,就恨不得抽自己几个耳光。但是下一年再看到这些鸡汤文,就又周而复始了。
A2 规划运用
重新再审视自己的行为,发现每次的剁手都是很随意的买买买,没有什么购书清单,有的只是满腔热血。
为了防止冲动购买,我将开始自己的购书清单之路。
深度思考为何要读书
著名主持人汪涵说:“我希望达到一种温和的状态,执礼相待,动之以情。只有看书学习,让自己的大脑变成电脑,才能抓住机会。”
三毛女士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可见,不同的人对读书有自己不同的目的,那么我呢?只是因为看见别人读书而读书吗?这种行为不仅愚蠢而且毫无意义。
我需要读书,读工作相关的书是为了提高工作能力。读安静优雅的书是为了驱赶内心的烦躁与焦虑。读关于写作的书是为了更好的提笔书写。
不人云亦云,活出自己,身在凡尘,心如明镜。
清楚明确想要读的书
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书可供一赏,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有的书只要读读其中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
读书要明确自己要读什么书,是理财类的,还是情感类的。现在市面上有太多的书,想要读完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性的读。
不盲目跟从,也不随遇而买。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读书需求要搞清主次
哈佛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每晚抽出 2 个小时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义的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
读书亦然,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才是读书最终的目的。
余华说:“一个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经历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40年就经历了。
所以,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看太多的书,我们需要的是效率,是得到,是结果。
我们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学习,是为了动起来。自行车骑起来就稳定了,而我们动起来才能稳定。否则就是温水煮青蛙。
有时候我们想当然的以为自己在读书就够了。殊不知,你的读书只是在欺骗你自己而已。
读书清单的收集不仅是自我思考,自我选择的结果,也是认真读书的使然。不欺己不欺人,方是读书的本。
快速阅读有感:快速阅读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要求读者必须有百分之百的专注力。否则,读过后,就会觉得不知所云,不得不返回去再读一遍。
这也说明快速阅读可以锻炼我们的专注力。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快速阅读上有所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