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茶友对白茶的印象都是甜。
凭着记忆回想,我对荒野白茶的甜记忆深刻。
(茶百科2019年荒野白茶)
荒野白茶,甜的惊艳,现在想起来都惊叹不已。它不是清甜,或者说它不仅仅是新茶的那种清甜,也不是老茶的浓甜。而是像放了白砂糖一样,比白砂糖的甜更加细腻、清爽。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糖
糖的分类
糖类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
单糖是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分子的糖,其中含量最多的为戊糖(五碳糖,如核糖、脱氧核糖)和己糖(六碳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寡糖是能被水解成(2~6个)单糖分子的糖。其中以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等)的存在最为广泛。
多糖是可以水解为多个单糖分子的糖。其中以淀粉和纤维素最为重要。
与非糖物质结合的糖称为复合糖,如糖蛋白和糖脂(其中单糖和寡糖能溶于水,多有甜味。)
茶叶中的糖类
茶树鲜叶的75%~78%为水分,22%~25%为干物质。糖类占干物质的20%~25%(宛晓春,2003)。
茶鲜叶中的糖类物质,包括单糖、寡糖、多糖及少量其他糖类。单糖和双糖是构成茶叶可溶性糖的主要成分。茶叶中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茶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多糖,一般称为茶多糖。
茶叶中具有甜味的物质有很多,其中主要的甜味物质可溶性糖类和部分氨基酸,如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
为什么说白茶甜?
那为什么白茶的甜这么与众不同呢?先来看一组数据。
湖南农业大学杨伟丽教授等(2001) 采用同地点、同品种、同嫩度的鲜叶,同时加工成六种茶类的茶样,分析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差异
结果表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以绿茶中最高,红茶中最低。氨基酸、黄酮类和可溶性糖,则以白茶含量最多,红茶中最少,这些差异与加工过程中影响生化成分变化的机制有关。
也就是说,白茶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白茶独特的甜。
为什么每人感受到不同的甜度?
那又是为什么,明明就坐在一张桌子上喝同样的白茶,你的比较甜呢?
同一款茶,不同的人喝可能感觉不同。 当有人感叹“哇塞,这个茶居然这么甜!”“你看这个茶甜吧?”时,你是不是有时候会反问自己:“很甜吗?”
很多爱探究茶叶滋味的茶友可能会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其实这是正常的。
味觉与温度的关系很大。即使是相同浓度的同一呈味物,也会因温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之间,其中以30℃时味觉最为敏感。也就是说,接近舌温时对味的敏感性最大,低于或高于此温度,各种味觉都稍有减弱。如甜味在50℃以上时,感觉明显地迟钝。
坐在一起喝茶的人,因为喝茶时间的不同,导致对茶的滋味感觉不同。
不同年龄的人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味觉逐渐衰退。据研究报道,50 岁左右开始味觉敏感性明显衰退,甜味约减少1/2, 苦味约减少1/3,咸味约减少1/4,但酸味减少不明显。
还有一种可能,喝茶之前吃的东西,影响了你的味觉感受。
这也是喝茶之前建议不要吃味道重的东西、换茶的时候要重新烫一下杯并且喝点白开水的原因。
综上,不要喝温度太高的热茶,避免伤害口腔的同时,还可以品尝到茶最美好的滋味,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