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傅雷家书》和《能量父母》。白天看傅雷家书,睡前看能量父母,感觉挺妙的。这虽然是两本完全不同类型的文风,一个是家书,一个是指导书,但是讲述的主旨却很呼应。由此,我也觉得虽然亲子关系和家庭背景各有不同,但是一段好的亲子关系一定是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是对彼此的尊重和流动的爱才能孵化出来的。
对教育的基本观念:第一,把人格看作最主要;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傅雷家书》
蔡元培先生: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进一步懂得人的意义,进一步明白人生存的价值和追求的目标,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能量父母》
这两本书的开篇,都提到了对教育的基本观念。那么,在基本观念之上,教育是什么?我觉得教育不是一个动词,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一个过程。教育可以有很多种的层次和方式。教育以非常立体的形式,在我们与子女相处的时空中渗透、留痕、打标签和互相影响着。
1、说家书
傅雷开始给儿子写家书是从傅聪20岁赴波兰留学,一直到傅聪32岁。所以虽然信的内容是写给儿子,但是我看的过程中,在代入父母视角的同时,也代入了孩子的视角,觉得有些话写给我也不为过。
带着理解和不理解,摘录了值得学习和触动我的文字如下:
1)爱与陪伴
来自父母快乐又惆怅的爱。
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希望你为了我们,“努力加餐饭”!
所以不论你来信多么稀少,我总尽量多给你写信,但愿能消解一些你的苦闷与寂寞 。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我有过分强的责任感,这个责任感使我忘记了自己的老朽,忘记了自己帮不了你忙而硬要帮你忙。所以倘使下面的话使你听了不愉快,使你觉得我不了解你,那么请你想到上面的理由而原谅我,请你原谅我是人,原谅我抛不开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心。
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来越少;一切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
2)谆谆教诲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的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很好了。
3)鼓励
爱需要我们及时地、发自内心地、明确地给予肯定和支持。
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斗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有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对艺术有更诚挚的信心。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我的期望。
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
4)沟通与包容
基本上,傅雷的每封信都非常长,有的甚至写一封需要好几天。想来,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说不出口的,也许可以写下来;快言快语说不清的,可以让人更心平气和地娓娓道来;书信的时间成本,让信有了更多的期待和重视。
我绝不是看了来信,夸张你的苦闷,因而着急;但我知道你多少是有苦闷的,我随便和你谈谈,也许能帮助你廓清一些心情。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绝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顾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写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
5)人生观
人生的关是过不完的,等到过得差不多的时候,又要离开世界了。
送君十里终须一别,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尽管人生那么无情,我们本人还是应当把自己尽量改好,少给人一些痛苦,多给人一些快乐。
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迈进一步。到晚年矛盾减少,即是生命将要告终的表现。
6)婚姻
live the life —— 过生活
对终身伴侣的要求,正如对人生一切的要求一样不能太苛。世界上究竟有没十全十美的人或事物呢?抚躬自问,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是一边学一边过的,从来没有一个人具备了所有的(理论上的)条件才结婚、生儿育女的。
7)金钱与物质
生活水准本身就是可上可下,好坏程度、高低等级多至不可胜计的;究竟自己预备以哪一种水准为准,需要想个清楚,弄个彻底,然后用坚强的意志去贯彻。唯有如此,方谈得到安排收支等等的理财之道。
孩子,光是瞧不起金钱不解决问题;相反,正因为瞧不起金钱而不加控制、不会处理,临了会吃金钱的亏,做物质的奴役。 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题外话
这本书,没有其他人的序言,开篇就是一封手写体的信,然后就开始1954年第一封书信内容,一直到最后一封写于1966年,戛然而止。看到最后一封信时,我也和傅雷一样,还期待着收到儿子的下一封回信,但是却没有下一封信了。倏然觉得这本书怎么没有前言,也没有结尾。再去翻到第一页,原来最前面的手写体是写于1966年的遗书。搜了历史,这种戛然而止,让人唏嘘。
2、规则与控制
放弃控制不是放弃管教,更不是放弃父母的责任,而是放弃你对孩子的控制欲,放弃负面无效的试图控制孩子的行为。
相比于放任不管,大部分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更多的还是有要求和期望,尤其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所以在成长之路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矛盾和冲突。当出现问题,又不知道如何解决的时候,作为家长要么抓的更紧,要么放弃管教,但是两种方式可能都达不到一开始的目的。如何平衡和化解,我想首要是相信一定会有共赢的解决方案,并努力找到,然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互相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在教育初期,关于如何建立规则,下面这些小tips可以一试:
1)对小错误给予警告:对超越规则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对于小的过失,认真坚定地告诉孩子,如果这样做会有哪些后果。
2) 运用自然后果让孩子明白道理
3)给孩子正向激励: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通过正向奖励帮助孩子的行为回到正规。比如孩子在第一次闹钟响起就起床,则可以获得奖励贴纸;
4) 平衡自由和责任。给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上进心。
5)把错误变为学习的机会。犯错误并不可怕,我们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如何纠正错误而不是问题本身上。
6) 和孩子维持健康和谐的关系:即便五分钟,只要是有质量的陪伴就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