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前几天,改编自刘同的同名小说的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的上映,光线再次刮起了一阵关于青春的旋风。
《青茫》是继光线影业《匆匆那年》、《同桌的你》等作品之后的又一部青春类型题材电影。但不同的是,《青茫》没有过往青春类型片的惯有情节,而是用比较含蓄的手法和更为真实的情节描绘了一个个处于青春迷茫期的高中生形象。影片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这不禁让刘同有点意料之中的感觉,其实如果是看过刘同十年逆袭人生故事的人,再看这部片子,我想会更有感触。
刘同,光线传媒资讯事业部副总裁,因综艺节目《职来职往》而被大家所熟知。但很多青年人都看过他写的作品,他的每一句励志语录充斥了很多人的青春岁月。然而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他青春的痕迹,是他对自己过去十年北漂成长岁月的总结、感悟和思考。
他于2004年出版长篇青春小说《五十米深蓝》,2012年出版作品《谁的青春不迷茫》,2014年出版《你的孤独,虽败犹荣》,并在全国开展巡讲“左右的思享会”。此间,刘同不断获得各种殊荣和奖项,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但很多人对他作品和对他个人的评论褒贬不一。在《职来职往》中,很多人觉得他点评选手时,用词和神态过于激动,有时甚至狠毒、苛刻。也有的人认为他擅长炒作。可就我个人而言,我很欣赏刘同,他为人很真实,不会为了节目效果而违心的话,对于不靠谱的面试者,他的严厉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人正视自己的不足,以求对真正有能力的求职者的公平。
在节目中,刘同经常因为一些求职者的心酸故事而落泪,因为他深深懂得在都市,一个人花了十年光阴去自我对话,自我成长的迷茫和感动。他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文字为我们带来一部部佳作,让我们看到了那些年属于他的迷茫青春和励志故事。
《青茫》中,当郝老师问:“你们的梦想是什么?”,陆田甜不敢说,因为她的梦想只是想当个家庭主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根本不算是梦想,我们总是感慨别人梦想的伟大与浩岸,而对于自己的梦想,总是觉得微小而不值得一提,可是我们却忘了,人生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活成他们想的样子,只要勇敢追梦的人,都是值得被一视同仁的。何为大?又何为小?大小只是我们习惯的定义,再微小的梦想都会因为你的努力而变得伟大。就像影片中,陆田甜和欧小洋为爱剃发明志,也许在许多人看来很傻,也许也有很多人会觉得很酷很感动,可是这就是他们为爱坚持的方式,守住他们的爱就是此时他们的梦想。
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在我看来,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刘同自己的影子,他也曾为爱疯狂,为梦想执着,为青春迷茫。纵然很多人不喜爱刘同和他的作品,刘同自己也是深知的,可他就是刘同,不是别人。他没办法去管住别人的嘴,没办法去左右别人对他的看法,更没办法去强迫每个人都要喜欢他喜欢他的作品,过去的十年北漂生活帮助他成长,他只有坚定做自己,走自己的人生,纵然一路冷嘲热讽也好,喜欢支持也罢,他的人生都不可能活成我们想的样子。
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是会有各种声音和各种来自别人的期望,对于青春期的我们而言,这些都加剧了我们对未来的迷茫,让我们选择在自我和别人的期望中不断妥协:
关于爱情:
我们都害怕让父母和朋友失望,因为不懂爱情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们总会把青春期青涩懵懂的美好情感贴上十恶不赦的早恋标签。可是青春就是不断自我成长的过程,有多少人的青春不曾有过傻傻的暗恋和微妙的情感?
长大后,就是面临择偶问题,只要年龄稍微大一点,父母和朋友就闲不住了,变着法子的催婚。过年回老家,很多同学都说被父母催婚,有的人甚至不敢回家过年,其实我们不过才二十出头。我们终会接触爱情,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动且愿意过一辈子的人,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个他/她合不合适,而不是为了父母和朋友的期待委屈自己。
不管是青春期还是到了该结婚的年纪,我们对爱情的那份期待,会有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永远不可能变成他人所想的那个样子。
关于梦想:
很多人从小就被身边的人灌输长大以后择业的方向,也许酷爱音乐的我们,因为妥协,选择成为一名医生;也许喜欢跳舞的我们,因为妥协,选择成为一名金融分析师;又或许,热爱写作的我们,因为妥协,选择成为一名电脑程序员。
父母总觉得我们还小,不懂未来该怎么走才能最好,于是他们乐此不疲的为我们规划他们所想的未来,让我们变成他们所期望的那个样子。可是他们却忘了,我们到了一定年龄,足以自我思考,自我选择,他们不可能陪我们到老。未来,我们奔跑在我们孤傲的路上,到了分岔路口,该往哪儿走,只能靠自己选择。
人生,就像《青茫》里面的每个人,就像作家刘同,都是不断在自我中妥协,任岁月慢慢磨平我们的棱角,收起我们毕露的锋芒,但只要心中那颗火种不灭,我们依然会张开翅膀,自由翱翔,因为人生太短,旅程太长,我们的人生不可能活成他人所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