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睡美人》的多个版本故事中,从《绿野仙踪》中,以及多个有女巫存在的童话故事中,故事的结尾无一例外地都是女巫死去了,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快乐的生活,或者善良的人达成了自己的愿望。为什么在童话故事中女巫一定得死去呢?而且还死得很残暴呢?作者说问题的答案不在童话故事在,而在读者的心中。童话故事是奇异的冒险,但也是自我正邪之间的冲突挣扎。这种冲突衍生出一种新的心理——“分裂”,而导致分裂的源头则是母亲与孩子的互动。
我个人对这一部分的理解是,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大多依赖母亲的教养,母亲在很多时候能够满足孩子的要求,这个时候母亲就是美好的,而在母亲无法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母亲可能就变成了坏人,类似于童话中的“女巫”,也正因如此,童话故事中女巫的角色大多为女性,很多童话故事描绘的都是好与坏的对抗,这不仅说明孩子积极心理与负面心理的对抗,同时也说明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
仔细想一想,在童话故事中,男性的角色不多,而女巫的存在感很强。她是童话故事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她会魔法,能让人昏迷,能让人清醒,可以让人变成不同的动物,还可以改变别人的命运,真的是法力无边。那为什么童话故事中女巫就一定得死呢?这是因为要达成某种心理任务。女巫是自我心灵中邪恶的部分,女巫死去了,正义就胜利了,积极的心理就战胜了消极的、邪恶的心理,也就战胜了人类中的那七种罪,所以女巫在最后一定得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