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的熏陶至关重要。
孩子生来就认为父母是自己的天地,他们教会我们去看世界,助力我们去看更大的世界。
在遇到人生选择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依赖父母。高中以前具体化到每餐吃什么,要穿什么,补习班哪里上… 接着,志愿怎么填,专业这么选,工作?对象?房子?车子?
如果按照父母辈的轨迹走,我们80%活成了他们期望的样子,平安稳定过这一生。
曾经我也如此,并未觉得有何不妥。直到我作为交换生去了美国,发生了一些事之后,才幡然醒悟,独立地用自己的思维和逻辑去解决问题有多么重要。
在这个星球的另一半,遇到问题时只能依靠自己去解决,适应文化差异,没有人把你当孩子看。日常所有都要自己作决定,这种“突如其来”的“自由”反而让我手足无措。
反观身边的美国朋友,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打工赚学费是常态。对比之下,我还在“啃老”,我羡慕他们的独立担当,他们羡慕我不用为了学费绞尽脑汁。
那半年的交换经历,让我懂得,只要你想,你就去做吧。不确定的,才是人生。
在人生的岔路口,该怎样去走完完全全取决于你自己。父母已经在他们的圈子里对既有或新事物产生了他们的偏见,他们的成长环境跟我们相差太多。
按照他们的路走确实省心省力,和他们过一样的生活好像也没什么不好。身边有这样的朋友,父母隔三差五查岗,安排好寒暑假实习单位,过一两年可能是相亲见亲家,早早准备好了房子等着孩子回去结婚。
其实,我是羡慕的,因为我的父母从来不参与我的选择,我的路都要自己去走。但是这样,我得到了过另一种生活的权力。
骨子里的勇敢和好奇让我走出去,一个人去另一个城市做志愿者,一个人在异国坐飞机去旅行,体会过世间冷暖,体验过不同的生活方式,遇到不同的人谈论不同的话题,他们或让我惊喜或让我悲伤。爱上了莫吉托和美式家庭派和巧克力曲奇。
回来后,把更好的更新奇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成为见多识广又有趣的人。有经历才能对这个世界更温柔。
去上红酒课,消除了以前对红酒的偏见,不是红酒不好喝,而是自己不会挑酒不会用正确的姿态去品饮。
有了自己的逻辑和思路去处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甚至把知识反哺给父母。
教会爸妈网购—我妈现在淘宝砍价一把手。重新定义与父母的沟通—我爸妈有事没事就冷战,冷战是最无效的沟通还伤感情,我跟他们促膝长谈过这个问题,现在好多了,老夫妻终于能心平气和地去商量不同的意见了。带爸妈去看更大的世界—这个就要等我有能力脱贫了,现在还在苦逼实习搬砖…
当然,父母经常自带光环认为一定比孩子懂得多,当你提出任何与他们不同的观点时,请有理有据保持礼貌,带给他们新的,好的事物,开明的父母依旧乐意倾听孩子的意见。
如果,你想过与父母不一样的生活,那么请你跳出他们的思维,去见识其他人的生活方式,接触其他的大牛们在做什么。
多学习,少抱怨,属于我们自己的远方终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