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个成长要素就是体验和经历。成长不是我们读几本书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去体验、经历。我们发现孩子有些自卑怎么办?反方向去做,让他去体验。一切都是工具,一切都是方法,关键看你怎么用。让孩子自己动脑筋去安排,你在旁边静观就可以了。你可以协助他,但不要替代他。你要带孩子去认识优秀的人,如果有机会,让孩子在众人面前演讲,这也是一种经历。
️第六个因素就是坚持。持续不断地坚持,坚持前面五个因素,并且继续坚持,就这样循环起来。成长是不能休息的、不能停止的。
️寂静老师举了例子夏令营的时候体验树也是生命,去感同身受。没有感同身受,教好孩子也是力不从心。因为我们跟他们是对立的,而不是一个整体。
️跟孩子的沟通方式有两个:第一就是跟孩子成为同一个“物种”,第二就是和孩子活在同一个世界。当我们和孩子都把各自身份放下的时候,都成为同一个人的时候,就好沟通了。
感悟反思:
“感同身受”真的是非常重要,当学会放下我执,换位思考的时候,似乎所有的火气和委屈都消失了。感同身受,才能真的了解我们都是一体的,自利利他。我之前很难理解“自利利他”,因为我分不清“自利”和“自私”,我觉得人一旦自利,其实我理解的就是自私以后,怎么还能考虑到别人呢?利他以后,怎么又是自利了,这个问题一直想不明白了,但是因为这半年多,每天去诵读经典,每天读书学习输出,还有被高能量的伙伴们赋能,慢慢的理解了,尤其今天看到寂静老师说的“感同身受”,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有了“感同身受”比如和老公吵架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因为对方做了什么让我特别难过伤心,他怎么可以这么做,他应该怎么做,内心已经上演一场百转千回的内心戏了。但是用这个“感同身受”,把自己代入对方身上,就会非常理解,为什么这段时间经常要吵架或者对你非常冷漠,因为你对他的方式也是如此,比如你自己说话不客气或者经常不顾别人的感受,别人接收到你传递给他的时候他也生气伤心。所以就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我们又吵架了?他这个人说话怎么从来不让着我?哦是我刚刚跟他说话我也攻击他了,他也感觉到很受伤所以他也要反击攻击你,一来二去两个人就吵架。这也可以用“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当我们给出去的能量给别人的时候,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一定会反弹回我们自己身上。你用负能量去给到对方,弹回来的就是负能量,别人怎么对你是因为你怎么对他。所以我们要用宽容、无私、爱和感恩,同样这股正能量给到他人以后,他人感受到也会赋能还给你,就这样构建了美好和谐的关系。
另外,体验和经历真的很重要,如果不去体验经历只停留在想的时候“我认为”、“我觉得”的时候,只是个人主观意识,这时候,还没行动,内心又是脑补一场大戏。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担忧、焦虑,脑补以后,消耗了自己很多精力和能量,最后发现这个担心的事根本没发生。所以,想到就去做,只要不违法,只要没有生命危险,放手去体验就好。就像这次幼儿园毕业小主持人选拔,鼓励儿子去参加了,陪着他一起练稿子,当然虽然最后没有选上,这份敢去参加的勇气,和去体验都是值得嘉许的。人生就是重在参与,重在体验,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体验过后是有各种彩蛋的,当我们抽离情绪,放下执着,会发现生命处处有惊喜有意义,活在当下,尽情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