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为什么要“因地而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次不同地域的人相聚,发现大家的口味真的是相差万别,总是想把自己喜欢的强推给友人,但结果往往差强人意。所以,我们要时时保有敬畏之心,对天地敬畏,对时间敬畏,对每时每刻的自我感觉敬畏。
1、水土不服:去外地,第一件事就是先要喝当地的水,把水煮开,泡一杯当地产的茶。
之前带女儿去老家,总是担心会水土不服影响肠胃,会带着平时喝的水,以3/4、1/2、1/4的方式循序渐进的给改水,但却忽略了当地的饮食,以后要多多注意。
2、“悲欢离合”:当以后心情不好,有分离之苦时,可以尝试一下百合和合欢。
3、想吃什么,要跟着自己的神走。
有时候会突然间想吃一种东西,一种味道,看样子这是身体给了信号,所以,还是要“娇养”自己,想吃什么,就去吃。
4、关于鸡肉。
一直对鸡肉感觉一般,是觉得口感不好,有些柴,但心里会觉得鸡肉比猪肉要好,脂肪含量低,所以在养育女儿的过程中,会选择鸡肉多一些,从小时候的鸡肉糜,到现在的清炖鸡,但她好似也并不喜欢,拒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看样子,女儿是在自我保护,还好我不是一个专制的家长。而对于长期睡眠不好的自己来说,以后也要敬而远之,改之桑叶,需要研究一下怎么食用了。
#与笨笨一起共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