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刀豆“”囧”事

      灵感来自于一位“简书”作者,看着他写的“刀豆”,让我想起了一桩童年囧事。

    一,摘自“简书”朋友的资料

茂盛的刀豆

    刀豆是纯天然的植物,耐寒耐旱,不需要人工精心打理,不需要什么肥料等,生存能力很强。

    每年,他都独自在那里静静的生长、枯萎,第二年又继续他自己的生活。

      刀豆,不管是煮淡的,还是炒咸菜,味道都很美。 刀豆+青椒+几片瘦肉+大蒜+生姜+花椒,这道炒菜,简直是美味佳肴,百吃不厌。

      刀豆除可以做菜吃外,还有药用价值。

      在中医药学上,刀豆性平、味甘,有三大功效:1、具有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逆、益肾补元的功效。2、对于气滞呃逆、风温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有一定疗效。3、刀豆对人体镇静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增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使神志清晰,精力充沛。

      在农村,刀豆随处可见。在城市,去菜市场买,价格也很便宜。

      二、小时候吃刀豆的“囧事”: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京城的远郊农村,那里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孩子能接触到的就是,春天的鸟鸣,夏天的蝉鸣蛙叫。

      我家在村子的最后一排,打开家里的后门,映入眼帘的是十里麦浪,稻花香;再远处,是我们的县城,那里有楼房,远远的看,和村东的山一样高。

    离家一里远的村西边,有条两车道的马路,偶尔会有一辆、两辆军车飞快开过,村里有个驻军司令部;再有的就是赶马车的跑过,因为太静了,车夫清脆的鞭声,嘹亮的“驾驾”声还是能听见; 这条路也是爸爸每次进城上班下班回家的必经之路,也是村里人进城交易的必经之路,有走路的,也有骑二八洋车的。

      爸爸在城里的肉联厂上班,工作是看冷冻库房的机器,上一天,休一天。家里有一辆二八的永久牌自行车,是他的“专用座驾”,每次他下班,一到胡同口,车铃会按得“山响”,我们就会像小燕一样飞奔出家里的大门口接应他,实际是为了坐“过车瘾”:

      有坐前面大梁的;有坐车座子的;还会有坐后座的,后座偏长,挤挤就能坐2个了。小孩子一般都是坐前面大梁上,大孩子们遇到出门动作慢了的,就只能过把“推车瘾”,扶着爸爸的手,摸车把了,有时就拽着车后座跟着走回家。

      我家和叔叔家关系特别好,我小时候爸爸不在家,妈妈得下地干活,那会儿好像还是合作社经济,挣工分。听大人们说,如果没有工分,过年就分不到白面,那会儿只有过年那天晚上才能吃白面做饺子,平时都是吃黑面的,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平时吃粗粮,过年才能吃精粮,呵呵,跟现在正好反着,那会儿的人得“三高”的,脂肪肝的几乎没有。

    叔家的弟弟比我小三个月,老婶就和妈妈商量着,她们俩轮流去队里上工或者留在家里喂孩子:我和弟弟是两个妈妈的奶一起吃,一个大坑一起睡,一起玩儿。后来又有了我家二妹和叔家青妹,她们出生差了27天,不到一个月,喂养方式和我们小时候差不多,区别是我们大的可以帮忙看小孩了。

        在后来,家里又有了小妹妹。她是早产儿,特别小,出生时老婶和我们笔画着说,还没有筷子长呢,头发黄而少。老婶过来帮忙照看:这是“小毛三”呀!就这样,这个名字,奶名,跟了小妹四十年,搞对象,结婚,生子。现在孩子都十几岁了,家里人,村里人,还是有挺多的人叫她这个小名,叫惯了,不好改,有时刻意改,大名到嘴边又上忘了。有时孩子也跟着喊着玩儿,小妹也就笑笑,轰着:“一边去”,就过去了,大家都习惯了!

      叔叔是老师比较忙,妈妈和老婶得下地干活,我爸爸在家能陪我们的时间就相对多一些。 

      这样,印象中 叔家弟弟,妹妹常年都长在我们家,他们两个,我们三个,一共5个,可热闹了。

        爸爸当过兵,去过朝鲜打过仗。他是炮兵,就是电影里往炮筒里装炮弹的那种。

      爸爸是个很能的人,他以前在部队,好像那特别锻炼人,至少我们几个孩子都这么认为的。

    衣服脏了,他泡在盆里一会儿洗好晾干了;被子脏了,他几下就拆开,隔天就又做好了;和面、做饭跟变戏法一样又快又好;居然他还会补锅,家里的脸盆,烧饭的大铁锅,凡是破洞了,他都会用铜钱或者铁皮把洞洞补上,又可以用好多年他说那叫“锔锅”。

        他有个讲卫生的好习惯,只要他在家,桌上,地上肯定没尘土,院子里也是要找根木棍,找片树叶都不容易。为了保持战果,他会带着我们一起做,像军官给士兵安排工作,还带检查的,可好玩了,谁做完了就举手报告,他也回还礼。

    大家这样跟屁虫一样追着我爸爸,除了跟他在好玩儿外,还有一个小秘密,原来是他原来在部队做过炊事班班长,会做好多好多好吃的。

      爸爸是个闲不住的人,除了上班,回家帮妈妈干农活,收拾屋子、洗衣服,还要负责我们这堆“小尾巴”外,还忙里偷闲的抽空把自家房子后面,村里队上分给各家各户的自留地,没人要的地边,买了点豆角的种子撒上了。

    那时农村的夏天,上面的天是蓝蓝的,鸟儿在树上唱歌,蜻蜓、蝴蝶在空中飞舞,青蛙,蚂蚱在田间,上窜下跳,到处都是一片碧绿,远处田间的农民成了大自然绿色世界里移动的装饰。

      豆角发芽,长大,开始爬腕时爸爸用长的,粗的没用的树枝枝木棍拼了一个长长的三角木架子,用绳子固定好,插在地边走路不碍事的地方,让豆角的芽自由的发挥,能上多高就多高,对于有些体力特别好的蔓在木架上面探着没地爬的就给它拉下来,在三角架子上绕一圈。

      豆角秧爬满了三角架,浓绿的叶子,淡绿的藤丝,一天一天的,开始开花了,有红紫相间的,有紫白相间的,还有白黄相间的小花,和叶子捉迷藏,为了享受阳光,竞相伸展腰肢,场面特别热闹。

    有些花开败了,谢幕,结果了,细细长长的豆角开始挂枝了,手指长短的,小的细长,长的丰满。

      我和爸爸去房子后边摘都豆角,做大锅粘卷子炖豆角,豆角是“白不老”适合。

    豆角适合吃的很多,不用钻到三角架里去选,站着外面伸手一会就摘了一大盆,很快就够了。

      发现边上的刀豆也长得不错,爸爸建议我也摘一些,一会儿回家可以在刀豆里面放点肉馅,裹点面,炸“面鱼”吃。此时刀豆两边是紫红的的,中间是绿色的,大的有些有半个手掌大,要是打开夹肉馅特别合适。

    我就选了些面比较宽的,稍微大些的摘了放在了盆里。

    回家后,时间不长,热气腾腾的一锅粘卷子就出锅了,妈妈正好从地里回来,洗过手,就带着弟弟,妹妹他们一起吃饭了。

    我在边上大声的预告着,一会儿会有“好吃的炸面鱼”,留着点肚子哈!

    在那个年代,做饭,油会放得很少,香油要吃,是用筷子沾的,酱油,醋都是小孩去小卖部从大桶里用油壶漏打回来的,家里一年吃次白面饺子都得等过年,吃点肉就更难了。

    那会儿买啥,用啥都是“计划经济”,“工分制”,要不是爸爸是工人,妈妈是农民,这在当时可是最佳的婚姻家庭组合,工人是按月发工资,农民在村里是按年结工分的。家里还能有点自由钱,如果父母都是农民的,基本都是以物换物,孩子上学交学费都费劲。

    今天的肉,是爸爸在肉联厂,单位改善一下大家生活每人发了些边角料,爸爸拿回家的,已经吃了几天,还剩了点。

    那会儿没有冰箱,谁也不知道有冰箱这个东西,冬天天冷,东西多了,吃不了,可以放在屋外冻着,想吃了再吃。夏天,天气热,那会儿有肉要留着,只能多放盐用来“保鲜”。

      拿出肉,闻闻,嗯,还行,没味。就用刀剁碎,放香油,味精,花椒粉混合拌好备用。

      轻轻地 把刀豆的尖掐去,为了保证另一半边不断,再用小刀慢慢的从一侧这边到那边掀开,这样,就能把肉馅放在刀豆里面,再盖上,比较严实。

    看着爸爸熟练的操作,我在一边帮忙,肉馅放在一个小碗里,收拾好的半成品刀豆放在小盘里,我学着爸爸的样子用小铁勺挖的肉馅放进刀豆里面,然后轻轻的盖上刀豆,放在另一个盆里。

      一会儿,就做得差不多了,原来扁扁的刀豆,变得鼓起来了,过上淀粉和黑面,就真的和小鱼一样,胖胖的,挺可爱。

      我看着,嘴里咽着口水,想着一会儿一定要吃第一个,哈哈,劳动最光荣,哼,他们得后面排队去。

      这样想着时,快收尾了,我拿着筷子把剩下的肉馅往一块聚聚,便于收进小勺里。

    就在这时,在碗里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有半厘米长的,白白的小虫子,我吓了一跳,夹出来放在案板边上,给爸爸看,他说,再找找,我把剩下的肉馅翻了几翻都没找到,又拆了几个包好的刀豆,里面肉馅也没问题。吃还是不吃?

      在那个年代,吃肉是多么奢侈的事儿呀!做好的刀豆用了不少的宝贵原料,爸爸安慰我说,我们原来在外地,有人还专门吃虫子呢!说这是高蛋白,可有营养了,炸熟了就变成肉了,没事的。更何况就发现这一个,有可能是刚刚掉进来的呢,是吧。

      就这样,最后达成共识,我说:我不吃,他们吃,我也不说。

      随着次啦啦的入锅声,滴滴答答的翻锅淋油声,刀豆“面鱼”在锅里开始游动,由黑白变成金黄,香味儿也屋里弥漫。这种香味通常也就过年那天才会闻到。

    家里的“馋猫”们停止了在院子的玩耍,围着锅边看着,大声的嚷嚷着,自己选中哪个,要吃哪个。

      上桌,她他们几个,小狼一样,开吃,嘴里吃着,手里攥着,眼睛还盯着,哈嘿了。

    一个个嘴边油光,爸爸也那了一个,在嘴里吃着,冲我眨眨眼,我想吃,又不想吃,口水在嘴里越来越多,好馋呀!

      眼看着我亲手做的刀豆“小鱼”就要被吃光了,我实在受不了了,果断的拿,应该“抢”到了最后一个,弟弟的手停在了半空:大姐,你不是不吃吗?”他大声的抗议着………

      刀豆“小鱼”好香呀!

    后来,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有钱了,可以随意买酱油,吃白面了,可是我还是留恋那次的用粗粮,黑面,有虫的肉馅做的“刀豆小鱼”。

    我离家也越来越远了,爸爸已去世多年,弟弟妹妹也已成家立业,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来越浓………

   

     

     

后来朋友回忆说: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0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34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89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7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9评论 3 4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22评论 2 32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7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3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7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刀豆,形如其名,细长如同一把把狭长的匕首,故而称之。同样叫刀豆,可南方北方差别却不小,北方的宽,南方的细长。所以北...
    艾冰台阅读 1,421评论 0 13
  • 首页›工具/百科›《饮食故事》 饮食故事 作者: 齐凤池 类别: 工具/百科 状态: 连载中 在吃的方法上,美国人...
    唐山凤池阅读 960评论 0 2
  • 朵澐 夕阳的余晖,像一层橘黄色透明的细纱,缓缓地从那片绿青藤的根部揭起,在院墙的一角,与藤尖小声对话。家...
    朵澐阅读 2,029评论 0 5
  • 5月以来,哪怕对市场风向再不敏感的人,也感觉到阵阵凉意。二级市场连续下挫,一级市场融资环境恶化,不论企业融资数量还...
    钱皓频道阅读 6,040评论 1 6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0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