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我想基本上我们只能从书上、故事中去窥见一斑。相比于教科书我们大多数可能更倾向于故事,而故事讲得好的基本是文学作品。
当代的文学名家大概都是六十上下,新中国成立出生的那一批前辈,作为一个中国人自然想了解中国的故事,这些当代名家自然是最好的讲述者,从他们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没来得及参与的年代。
这一批名家成绩斐然,读他们的书大多都离不开一段历史,根据他们的创作那段历史真的是刻骨铭心,他们也津津乐道,那十年中有挖掘不完的故事,有无尽的创作源泉,可唯一不足之处就是他们的主题都是苦难,难以想象、无法磨灭的苦难,读者无不对他们的遭遇感到惋惜、怜悯、痛恨、共情、悲愤…总之作品多到浩如繁星、情感充沛到填江埋海。
开始读一些这样的作品还将信将疑,那些非人的遭遇,直到看到更多的作品,作者们似乎都在旁证彼此的故事真实性。所以从他们那儿我也就确信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是他们痛斥的不该发生的历史,然而它终究是发生了,我也认为那是一段不敢想象的历史,黑暗的、悲惨的、不应该的、值得同情的。对,我能感受到他们在苦难中的申诉,目的就是博得同情,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
而且那十年不应该的经历影响了他们一生,那抹不去的印记伴随着很多人的一生,以至于作品中处处能感受到那种味道,苦涩的味道,渴望甜蜜的味道。我真是对那一段历史的过来人既敬重又同情,更多是同情,因为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同情的诉求,即使在痛斥中你也能感受到。
直到我看到同样从那段历史走出来的人的不同态度,我的可笑的同情才真正的变成了敬重,但这敬重是对那些没有谈起这段遭遇的人。
我最敬重的人,倒不是因为他也经历了这段历史的摧残,因为对他来说,这根本不值得一提。他自己在那段历史中被排挤打压,身居高位却被下放做工人,儿子被推下楼导致终身残疾,这种故事换做其他作家应该可以演绎得很感人、很悲壮…但在他的话语中似乎从来没觉得这是什么大事,因为他还有更大的事要做,他要做的事事关他人、事关千千万万人,他个人的遭遇估计早已抛却脑后,似乎那只是一次历炼而已,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他一生没什么华丽的辞藻,却讲述了一个最美的春天的故事,而他带给我们的故事,我们是能真切体会到的,我亲眼看到千家万户换了新颜,贫穷落后换了人间,中国有很多历经磨难依然关心国民疾苦的人,他们不善于讲故事博同情,他们同情别人。
同样是从苦难中走过来,有的人妙笔生花把那苦难描述得淋漓尽致,一辈子都在那苦难的深渊里祈求可怜,有的人把那份苦涩留在自己心中转身递给别人一份甜蜜。
我真心承认这个世界有很多苦难,书上就更多了,同情那些经历苦难的作家,一辈子都在那阴影里,他们的作品又制造出更大的阴影,甚至能投向未曾经历苦难的读者的心里。好在还有那些苦难中走出来的人,向苦难发起攻击,创造出一片新蓝天,向人间投下更多阳光,如果都在那苦难中无法自拔,恐怕我们这代人也还会停留在上代人的苦难中,我的敬重是真诚的,也是有私心的,感谢那些从苦难中走出来的人为我们创造了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