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其实是一种修辞格,它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说话人内心真正的意图,这其中经常含有否定、讽刺及嘲弄的意味。反语也可以称为倒反,其实就是大家生活中所说的说反话。反语在一些语境中所产生的讽刺性、幽默感或其他作用,有时更甚于正说的价值和力量。运用反语的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1)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人生短暂,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你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泪下沾衣。但是诗人却用“牛山何必独沾衣”来表达,含义正好相反,构成了反语的修辞。】
(2)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缠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魏风·伐檀》)【魏国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土地贫瘠,灾害迭起,奴隶困苦不堪,在奴隶主的残酷剥削下,奴隶们倾吐出愤怒的心声:“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意思是说:“你们这不劳而获的所谓君子们,是不会吃白饭的。”这里运用了反语,含蓄、深刻、辛辣,有力地讽刺和揭露了奴隶主们残酷掠夺的本质,表达了奴隶们无比愤懑的思想感情。】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感伤时局,见花开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诗人用“花溅泪”、“鸟惊心”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实际上并不是花和鸟本身有感情,这也是反语的修辞。】
(4)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岑参《寄左省杜拾遗》)【这两句诗看似是盛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则暗含反语以讽刺朝廷粉饰太平,不满当朝官员生活和皇室态度,却无可奈何,只能浪费大好年华,过着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倘若真的是盛世清明,我又怎会“悲花落”、“羡鸟飞”?这句诗即是讽刺,也是揭露。】
(5)海上潮声日夜流,浮云废垒古今愁。重洋门户关全局,万顷风涛接上游。浩荡东南开互市,转输西北供征求。朝廷自为苍生计,竟出和戎第一筹!(王韬《春日沪上感事》)【清政府腐败无能,屈膝投降,于1842年与英帝国鉴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诗尾联为反语,意为:朝廷借口为民众考虑,想出了与英军和谈的上策。揭露和讽刺了清政府向英侵略者妥协、投降的丑恶嘴脸。】
(6)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岁。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刘兰芝被休回家,兄嫂逼她改嫁,焦仲卿闻讯后,心如刀绞,悲痛万分。赶来以往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誓言相责。诗中的“贺卿得高迁”,“卿当日胜贵”二句是反语,表面是祝贺,真意为谴责,带有讽刺语气的诗句,表达了焦仲卿沉痛而忧伤的心情,比直说显得凄惋、深沉动人。】
(7)家世为边户,年年常备胡。儿童习鞍马,妇女能弯弧。胡尘朝夕起,虏骑蔑如无。邂逅辄相射,杀伤两常俱。自从澶州盟,南北结欢娱。虽云免战斗,两地供赋租。将吏戒生事,庙堂为远图。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渔。(欧阳修《边户》)【诗中的“欢娱”和“远图”都是反语。“澶州之盟”后,辽宋称兄道弟,看似“欢娱”,然而这个欢娱却是宋每年用大量绢银买来的。为了奉行妥协投降政策,边境上的将吏怕边民与辽发生纠纷,便严加约束,不准“生事”,朝廷为欺骗民众,把这种妥协求苟安的行径,谓之“远图”,真是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二字。诗人以无比的愤慨,辛辣地讽刺了宋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丑恶本质,曲折地表达出自己对国事的忧伤。】
(8)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标题为“遣兴”,实则是用诙谐之笔发泄内心的愤懑。词的上片说不愁,没有工夫愁,言外之意就是有愁。口头上说不相信古人的话,意思却是说古书上的许多“至理名言”在现实社会都无法实行,信它不如不信。诗人运用反语曲笔达意,慨叹“世道日非”,令人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