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娱乐圈某顶流明星因为代孕弃养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几乎霸占了各大社交平台的头版头条,各大营销号也纷纷趁热打铁,使出浑身解数来解析这件事,角度刁钻古怪纷繁复杂,涵盖方方面面,把这件事情分析得淋漓尽致。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个吃瓜群众,纵然觉得这些事情很不好,影响恶劣,后果严重,但是真要像各大博主一样写长篇大论,从各个方面来论述,还真的很欠火候。
因为我并不具备文字表达能力,不会用简洁流畅、逻辑清晰的语句来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更不要说从各个角度去剖析事情背后的实质了。
能够轻松地驾驭文字,三言两语就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的人,真的很厉害。也许是因为他们常年操控文字,已经轻车熟路,也许是因为他们的逻辑思维很清晰,我真的很佩服这些人。
有时候,我也会静下来,写写日记,可回头发现,我只是简单地记流水账,太过随意,太过浮于表面,从未深入思考、认真组织语言,所以看起来总是那么乏味。
在我印象中,整个学生时代,好像都没讲过怎么写作文。
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一个年龄很大、即将退休的老教师,那个时候教书还是以严为主,这位老教师一直秉承“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答错问题、上黑板写错字都会毫不手软地赏你几大板。
他总是觉得那些东西我们都该会的,都能自己领悟的,包括写作文。
从一开始的看图写话,到后来的命题、半命题作文,他都没教过怎么写,只是在课堂上念几篇例文,也不分析例文的结构或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念完就说“看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你们是怎么写的”。那个时候年纪小,根本就不懂这些。
印象中他给我的作文评语最好的一次是“语句通顺,标点正确”,等级“良”,除此之外,几乎都是“语序混乱,待提高”。
那个时候的家庭作业并不需要家长检查并签字,所以也没有人给我修改作文,告诉我该怎么提高,怎么合理地布局、恰当地组织语言,于是我自生自灭地读完了小学,作文成了我的短板,在整个学生时代中,作文更是成了我的致命弱点。
到了初中,老师也不讲作文怎么写。初中的作文题一般是命题作文或者半命题作文,老师最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可以展开哪些思考,从哪些方面来写。
至于谋篇布局、组织语言,那就是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要写哪个点,但是写出来的文章就是参差不齐,有的人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观点层次鲜明,而有的人,洋洋洒洒几大段,没有条理没有突出的论点,通篇口水话,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那个时候,我已经认识到了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能够自圆其说的人,写出来的作文也不会太差,而我是个不怎么喜欢讲话的人,于是就觉得因为不会说,所以不会写,却没深入去想想怎么遣词造句,怎么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
高中的作文几乎都是材料作文,根据材料内容展开思考,然后写一篇有材料内涵的文章。
同理,老师也只是分析材料,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写,至于怎么写,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毕竟师傅请进门,修行看个人。
我看了很多的高考优秀作文,试图挖掘出一套所谓的“模板”,但到头来总是发现,如果自己不能用丰富的内涵去填充,那么再好的模板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点——别人的马不一定适合自己骑,驾驭不好只会南辕北辙,越搞越累。
我终究是没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后来的这么多年,我都觉得我的写作水平一直停留在小学时代,只会记一些枯燥乏味的流水烂账。
抛开所谓的天分,其实我真的不够勤奋,也不够努力,最关键的是一直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思考,没有总结提高,没有“刻意练习”。
即使我看了那么多关于写作的资料,依然觉得脑袋空空,不论是什么样的宝典,似乎都只是一个很空泛的壳子,理论性很强,实用性很差。
我现在看到好的文章,都会去想想作者是怎么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抒发情感、娓娓道来的,但真正的学以致用,还是要自己动手去写,多思考、多练习、多总结。
这是一个新媒体时代,很多营销号为了点击率都会推送一些“爆文”,于是就有了很多打造“爆文”以及教人打造“爆文”的团队,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不可否认其中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一般人也很难达到那样的高度。
我是个反射弧比较长的人,无论学什么,好像都不能速成,只会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走,很多东西,始终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只能自己慢慢摸索,慢慢领悟。
不管有多慢,我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