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年会多个个人成长感悟的分享,反观自己的成长状态,整理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使命的寻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顿悟的结果。从三位总教练的分享中我可以看到,她们都长期从事某项专业的工作,即便是进入九型大家庭几年之后,也并没有马上发现自己的使命。经过适当的刺激(比如林老师被陈老师戳的那一句)和自己地持续成长和自我觉察,才逐渐看清自己的天赋与手头工作之间的关联,从而清晰了自己的使命。其它支持助教的觉察,也很明显地看到他们的使命都有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成长带动成长的特点,都希望成为服务于其它生命的生命教练。
去年我曾经认为,我的使命就是把更多世界一流大学带到国内来。现在看起来当时的想法其实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离使命那份基于生命本质的神圣感、对其它生命的贡献本质相去甚远。不过这没有关系,弄清晰一个关于生命成长的概念,就离大道更近了一步。
好的临在品质是觉察的基础。从月馨的分享里,特别能真实的感受到持续和高品质的静心练习对提升临在品质的帮助。对比去年七八月份的月馨,我觉得她越来越稳定、比以往更能精准地捕捉到我情绪变化,这是高品质临在的体现。
回看自己,我分明是怠惰和躲闪的。我明知自己临在品质不高,但却没有积极主动地通过每天静心练习去提升自己的临在品质,能同自己有更深连接的慢跑也没有坚持下来。这几点需要立刻改正。
全然地拥抱自己的伤痛。陈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过,很多当下的情绪,其实来源于自己童年的伤痛,因为自己卡在当年的那个伤痛里出不来。这次印象更深刻地发现,几位总教练和支持助教(都是一对一),都在自己遭遇震惊点的时候来到九型,揭开盖子之后遭遇了更多的震惊点、觉察了更多模式对自己生活的影响。随着她们临在品质的持续提升,她们能深入的进入自己的内在,发现更多自己的伤痛,然后进一步深入自己的内在,完美诠释了陈老师提到的伤痛觉察疗愈三角形。
我很希望摆脱蜻蜓点水的觉察,希望跟深入的同自己链接,不过但凡遇到情绪,所谓伤痛的入口,多数是不够深入,只停留在此时的此事,没法深入去看当年的这份伤痛,自己到底卡在哪了。我打算分别找这几位同修请教一下心得。
其它有意思的点还有在亲密关系里修自己的功课。这一点也印证里所有关系都是修行的道场的说法。最近的亲子关系给自己很多的触动,让我回看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其实很不落地,甚至自欺欺人、敷衍了事。另外,我还看到几个分享的九号希望摆脱老好人老实人的固定模式而活出自己,再次激起了自己希望放下恐惧,成为独一无二自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