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第二季,今天我们继续聊辛更儒的《辛弃疾新传》。
上期节目我给你分享了辛弃疾闲居时创作的三部词作,并且告诉你,现在韩侂胄解除了党禁,想通过北伐建立事功,稳固自己的地位,而且重新启用了辛弃疾。
辛弃疾非常看重这次机会,在韩侂胄主持召开的会议中,他从钱财物货的源流、敌国山川的险易等方面分析双方的优劣,对宋金战争的前途做实事求是的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然而,韩侂胄却最终没有把他安排在更为重要的军政决策岗位上,充分发挥他的军事长才,原因很简单,韩侂胄既然是要通过北伐建立事功,巩固自己的地位,那自然不愿和别人分享功劳。金国确实衰落了,但这并不代表南宋北伐就一定能赢,韩侂胄还是过于自信了点。
嘉泰四年(1204)三月,宋廷派侍从近臣辛弃疾出任知镇江府。表面上看是给辛弃疾升官了,其实是把辛弃疾排挤出了北伐的核心决策层。
虽然到了后方的镇江,辛弃疾还是不忘北伐,他在这里写下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词云: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北固楼在北固山顶。南宋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友人陈天麟(字季陵)为知府时补建,并写有碑文,碑文里说六朝称此山为北固山,本来就有恃江为险、负隅固守、无意中原逐鹿的含义。这不免令英雄豪杰扼腕叹息。辛弃疾同意陈天麟的意见。“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正有一种不甘于置中原于度外的积极进取精神及肩负千古兴亡的历史责任感。这里的“满眼风光”其实不是在说北固楼周边的风景,而是在说被金军占领的中原大地,辛弃疾登上北固楼最想看的就是中原。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站在北固楼上,辛弃疾回望历史,千古兴亡的事件都展现在他的眼前,他心中的无尽愁思就像奔流向前的滔滔江水,永远不会停止。
下片,辛弃疾又开始用典故了。“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是在说三国时期的孙权,他19岁治理江东,征战四方,战功赫赫,27岁时更是在赤壁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曹操,最终建立吴国,雄踞东南,当今统治集团中,有哪一个能比得上孙仲谋这样的少年英雄?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刘备和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说了很多当时的大人物,可是曹操却一一否定,觉得他们都不算英雄,刘备就奇怪了,问曹操:“那你觉得当今天下,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原来,在曹操的眼中,当今天下真正的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两人。但在辛弃疾的眼中,孙权也是英雄,所以辛弃疾在这首词中引用了曹操的那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
那是在建安十八年春正月,曹操进军东吴,想要一雪赤壁战败的前耻,但没想到遭遇了孙权的顽强抵抗,曹操看到孙权率领的部队非常整齐,就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曹操在这里其实说了两个人的儿子,一个是孙坚的儿子孙权,这是少年英雄,曹操觉得生儿子就要像孙权这样,而刘表的儿子刘琮跟孙权一比,那简直就跟猪狗一样了。曹操之所以对刘琮评价这么低是因为当年他率大军进攻荆州的时候,刘琮直接不战而降,而当曹操率领大军接下来向南进攻孙权的时候,孙权却联合刘备火烧赤壁,让曹操大败而回,这样的对比还不够明显吗?现如今,他又率大军和孙权交战,却依然占不到任何便宜,所以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辛弃疾在这里引用曹操的话,刻意省略了后半句,如果你知道这个典故就会意识到,他是在讽刺南宋朝廷那些主政大臣就跟刘琮一样,都是窝囊废。
辛弃疾到镇江任职以后,在日常政务之外,把主要力量放在建立一支可以应对抗金任务的新军上。毕竟南宋官军的战斗力实在不敢恭维,当年的符离之败还历历在目,这次北伐决不能重蹈覆辙。辛弃疾开始招募士兵,并且让招募来的军队必须独立驻扎,不与正规军掺杂在一起。因为相互掺杂,日久就会渐受官军影响,全都养成了临阵弃甲逃窜的风气,一旦面临紧急情况,彼此相互推诿,不肯奋勇向前。有了立功受奖的机会,则相互争夺,甚至为此大打出手,哪有工夫一致对敌?当然,招募来的军队除不能与正规军掺杂外,还要振军威。淮东和淮西要屯驻两支军队,每支要有两万人才能成军。淮东可屯于山阳,淮西则屯于安丰,选择依山阻水的地势安营设寨,让随军老幼家属都安置在其中,使之无反顾之忧。然后更新统帅,严格训练,使之气势壮而势力雄,可以收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果。
辛弃疾还派出间谍深入金国刺探情报,探听金国虚实,毕竟孙子早就说过:“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然而,从现存的一些零碎资料和下半年辛弃疾所作诗词来看,有理由推断,由于这些备战措施与当权的韩侂胄等人的主张大相径庭,各方面压力和阻挠必定接踵而来,使他在镇江所做的一切工作被迫终止,使他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精神受到严酷的打击和挫伤。
毕竟,韩侂胄只是想借辛弃疾等人的名望一用而已,绝不会真的让他们掌握军权,所有的功劳当然都得是韩侂胄的,那韩侂胄有没有这个能力呢?他显然是没有的。
开禧元年(1205)春,韩侂胄等既以北伐为唾手可得的功名,决意先行对金采取挑衅行动,以达到用兵的目的。从这年正月开始,襄阳都统司等守边宋军密受韩侂胄旨意,派出小股兵力,进入金朝管辖的唐、邓、蔡、巩各州,实施抢掠烧杀,率先破坏了边境的安宁。
韩侂胄用兵的准备尚未完成,大军未加训练,将领庸懦无能,却要首先向敌人挑衅,这是辛弃疾坚决反对的,这只会引起敌人的戒备,在辛弃疾看来,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对敌人实行突然袭击,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这年二月二十日戊申,是元月八日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亦即开禧元年的春社日(此年秋辛弃疾被罢免,不及在镇江过秋社)。辛弃疾在镇江写了一首词,叫《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并不好理解,因为辛弃疾用了大量的典故,以至于后来岳飞的孙子岳珂都对辛弃疾说:“你这首词写得确实好,就是掉书袋掉得太厉害了。”那辛弃疾到底在这首词中都用了什么典故呢?接下来我就带你一点点剖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很显然,这是在说孙权,同样是面对北方强敌,孙权可以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可如今的韩侂胄,真的能像孙权一样大败金军吗?恐怕很难。所以辛弃疾感慨,如今的南宋已经找不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然也可能有,只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罢了。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年孙权的赫赫功绩早已经过去了,时间就是这么无情。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里的“寄奴”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曾经两次率军北伐,灭掉了南燕和后秦,还收复了洛阳和长安,这些可都是曾经的东晋没有做到过的事情。辛弃疾在上片用了孙权和刘裕的典故,你会发现这两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以江南之地抗衡中原外族政权的英雄人物,这不是和现在南宋抗金的情况相似吗?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这里的元嘉是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即位成为宋文帝之后用的年号,他听信了王玄谟的大话,决心北伐北魏,并对臣下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所谓“封狼居胥”又是一则典故:西汉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时一路大胜,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典。宋文帝草率北伐,结果大败而归,写诗有“北顾涕交流”,此即“赢得仓皇北顾”的出处。辛弃疾是想用宋文帝的失败案例提醒南宋朝廷,特别是韩侂胄,北伐一定要准备充分,千万不要心存侥幸,轻敌冒进,否则就会和宋文帝一样,吞下失败的苦果。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辛弃疾算了算,当初他生擒叛徒张安国,并投奔南宋,到今天已经过去四十三年了。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四十三年前自己从烽火连天的中原战场拔身南归,最使人不堪回首。到如今大仇未复,大耻未雪,而南宋境内却已是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当年宋文帝北伐失败,北魏的太武帝一直追到了长江边,在瓜布山建立了行宫,这就是后来的佛狸祠。如今的佛狸祠,社鼓震天,人们忘记了民族的耻辱,淡化了杀敌意识。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用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的典故。廉颇在赵国有一个仇人叫郭开,他把廉颇排挤出了赵国,廉颇就去到了魏国。后来秦赵两国开战,赵王想起了廉颇,就派使者去魏国看望廉颇,看看廉颇现在还能不能打仗。郭开当然不想让廉颇回来,所以他贿赂了使者。
使者来到魏国见到了已经年迈的廉颇,廉颇年纪已经很大了,很想回赵国,就在使者面前展示了自己的好胃口,吃完饭甚至还披甲上马,说明自己还能打。但这个使者已经被郭开收买,所以回到赵国后,就对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一顿饭可以吃一斗米,十斤肉,还能披甲上马。可是他和微臣才坐了一会儿,就去了三趟厕所。”赵王一听,觉得廉颇身体不行了,所以就不再启用廉颇。
辛弃疾在这里其实是用廉颇自比了,他是想说,自己现在虽然也老了,但也像廉颇一样勇猛,只可惜如今的南宋朝廷也有像郭开一样的小人,正是他们的诋毁才让朝廷没有重用自己。当年的廉颇好歹赵王还派了使者去看望,可如今的自己,却连个使者都等不到啊!
这年秋天,六十六岁的辛弃疾再度被罢官,韩侂胄北伐果然大败,南宋不得不再度与金朝谈判,这次金朝提出了五个极为苛刻的条件,前四个条件是割两淮、增岁币、索归正人、犒师银及惩处主战罪犯。而第五个条件是,要韩侂胄的人头。
韩侂胄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终止和议,再度用兵,这个时候他想起来辛弃疾了,于是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这相当于让辛弃疾负责北伐事宜了,而且还特别说明,让辛弃疾尽快赴任。
枢密院官员马不停蹄,直奔辛弃疾的居所,可辛弃疾已经病危,他只对枢府官员说了两句话:
侂胄岂能用稼轩以立功名者乎?稼轩岂肯依侂胄以求富贵者乎?
辛弃疾说,韩侂胄不是一个肯让他去创立恢复之功的人,而他也不是一个肯依附韩侂胄求取富贵的人。可见辛弃疾虽然重病在身,头脑还是很清醒的。
九月十日,辛弃疾带着恢复大业未完成的遗恨病逝于铅山家中,年六十八岁。
临终时,他还手指北方,大呼几声“杀贼!杀贼!”后,溘然辞世。
陆游听说了辛弃疾的死讯,专门写了一首悼诗,里面有这么两句:“君看幼安气如虎,一病遽已归荒墟。”这说明辛弃疾不是因久病而亡没的,我想,辛弃疾的病也和北伐失败,自己无法参与北伐有很大的关系。
此时的南宋朝廷,一心想尽快议和,于是时任礼部侍郎的史弥远伪造宁宗诏书,派人刺杀了早已众叛亲离的韩侂胄,将首级恭送金国。
辛弃疾死后第二年,史弥远与金国议和,金宋由叔侄相称改为伯侄相称,岁币由二十万两增为三十万两,另加“犒军银”三百万两。嘉定和议后,史弥远掌握了朝政大权,开始清算韩侂胄。辛弃疾因为迎合其北伐,被削去一切荣誉职务。
辛弃疾去世六十年后,当朝史馆校勘谢枋得为辛弃疾写下了《祭辛稼轩先生墓记》,给了辛弃疾极高的评价,他说像辛弃疾这样的人才,如果放到宋太祖、宋太宗二位皇帝手下,必定早早做了宰相。
后来到了清朝,康熙皇帝翻阅史书,读到了辛弃疾的故事,说出了这样的话:“君子观弃疾之事,不可谓宋无人矣。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使其得周宣王、汉光武,其功业奚止是哉!”我们知道金朝是女真人建立的朝代,而康熙是满族人,满族就是女真族的后裔,康熙作为当年金朝人的后人,却对辛弃疾如此肯定,同时高度鄙视宋高宗不会用人,跟周宣王、汉光武帝差远了,要是辛弃疾是这二位皇帝任何一位的臣子,那所创造出的功业怕是难以想象。
好,说到这儿,《辛弃疾新传》这本书我们就聊完了,我带着你梳理了辛弃疾的经历,一起品读了辛弃疾的很多优秀词作,当然辛更儒先生的这本书的内容远比我在节目中呈现出的要丰富得多,这可能是市面上最全面、最详细的一本辛弃疾传记了,如果你也对辛弃疾感兴趣,千万不要错过。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辛弃疾新传》,辛更儒著;
2.《辛弃疾传》,郭瑞祥著;
3.《诗的味道》,高盛元著;
4.《最美宋词》,苏樱著;
5.《赏词如风》,王立群著;
6.《三国志》,陈寿著;
7.《杨雨说词》,杨雨著;
8.《孙子兵法》,孙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