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笔如神助,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似乎是每个喜爱写作的小伙伴的向往。可实际情况却是,提起笔来,就会有文思枯竭之感,那些美妙的词句,动人的事例,像是调皮的孩子,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我从小除了读书,似乎也没有什么其他爱好。
上学时,为了读课外书,跟家长老师斗智斗勇。课堂上,想办法把课桌抠了一个洞,一只眼瞄着老师动向,一只眼透过小洞看书。
晚上回家,把书放在作业本底下 ,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半夜。母亲心疼我 ,早晨还奖励一个荷包蛋。
几十年书读下来,我不能说学富五车,那也算博览群书了吧?
人家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确实塑造了我的气质,但是除此以外,其他的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烟消云散。
每次要写点东西,就感觉文笔滞涩,东拼西凑。
有次偶尔看了李敖先生谈论他的读书方法,大受启发。
李敖先生读书的方法,用他的话说, 就是大卸八块。他读书时,会拿着美工刀,看到对自己有用的素材,就裁下来,黏贴到他的素材库里。
他有一大本一大本的素材集,按照一定类别收集。写作的时候,需要用到什么材料,他就能迅速的从素材集当中找到。他的素材集就是他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虽然读书不少,但是却片言只语没有留下。因此,写作时才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为了摆脱这种尴尬,我也决定建立自己的宝库。
我的宝库分两种,一种是纸质的,一种是电子的。
读纸质书籍时 ,我习惯在笔记本上做笔记。这个笔记本必须小巧精致,便于携带。
读电子书时,就在手机上建立阅读笔记,便于随时积累。
素材的积累 ,我一般分成这么几个大块:
第一,金句
就是那种形式新颖、语言精辟、发人深思的句子。这样的句子,都是作者思想的结晶,是宝贝。偶尔借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可以使文章熠熠生辉。
第二,事例
事例包括名人典故、社会热点。这样的积累,不但会让我们从这些事例中汲取营养,而且在写作时也可以做为论据,帮助自己完成论证,使文章骨肉更丰满。
第三、优美句段
我对一些描写性的优美句子特别喜欢。新奇的比喻,生动的比拟,磅礴的排比,或者一些特殊的描写视角,凡是让我眼前一亮的,我都会立即收集起来。有时间,就反复吟诵一番。
特别是在读张爱玲的作品时,我经常会惊叹,她特别擅长用比喻,新颖贴切,我是打破脑袋也不会将那两种事物联想到一起的。
第四、零星感悟
这一版块,纯属自家菜园。有时忽然想到一个好的词语,句子,忽然产生一个想法,我都会立即抓住它,记录下来。在这四大块当中,这块是最贫瘠的。希望有一天,它也会长出花木,葱茏茂盛。
这四个版块,我又会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比如金句,我就分情感类,励志类,成长类,哲理类等等。
需要寻找材料的时候,打开目录,迅速就会从积累的汪洋大海中选定自己需要的。
除此以外,我每读一本书,都会单独做这本书的笔记。这个笔记,主要是记录作者介绍,写作背景,作品内容框架,自己的阅读感受。我希望通过这个记录,让我读过的书籍能够留下一点痕迹。
以上是我积累素材的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我的积累刚刚起步,我的米库还有点空虚。
现在特别悔恨自己白白浪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我只能安慰自己,只要开始做,就永远不算晚。
最后用一句话自勉: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修屋顶,不要等到下大雨去修屋顶。
素材积累也是如此。不要等到火烧起来了,才发现无米下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