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害羞,会和不自信联系起来。无论是课堂上不敢回答的问题,还是k房里不愿接近点歌机的犹豫,或是社群里错过的明显机会。
很多时候,害羞是日积月累,逐步加深的表现。当因为回答问题引起全班哄笑后,你会在下次提问时小心翼翼举手,然后放下,看着老师眼光里对另一方向的同学充满期许。当诸多行为表现出扭捏样,自身的标签会增加“不自信”或“害羞”的选项。当默认标签存在后,行为与言语会不自觉向其靠拢,从而形成一种循环。
害羞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表现。和焦虑、紧张一样,我们可以与其和谐相处。看见它,拥抱它。
看见它的最好方式,是将其化为文字。可以写害羞日志,包括但不限于时间、情境、事件、反应,让每次害羞都有迹可循。
或是给自己写一封信。在信里,逐步梳理这段时间的经历、情绪,把小确幸和小确丧写进文字,看得见自己的生活轨迹,增强对自己的认知。梳理之后,会发现原来这段时间过得很充实,这件事比之前处理得更加妥当。将内容转化为文字,既扩大头脑内存,又增加自信。
害羞可以让人们感受一种独特的情绪,不排斥,不在意。因为它是日积月累的呈现,利用相似的轨迹反向操作,通过时间的魔力,让自己更加自信与敢于担当。“你好,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