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命运的枷锁而来
1975年那个细雨蒙蒙的春天,孙少平从路遥的笔下向我们走来,那个瘦高个的年轻人端着一碗混着雨水的两个高粱面馍,这个路遥笔下的三等生生于双水村的一个贫困的七口之家,他似乎生来就被贫困的阴影所笼罩。
我们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是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但是我们必须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孙少平的人生从某种意义来说,它是不幸的,他年幼的心灵承受了他本不该承受的极度贫穷的苦难。上学时,他总是最后一个去那个所谓的“食堂”取走属于他的两个黑面馍。相比于饥饿,让他最难以忍受的是贫穷给他带来的极度敏感与自卑,他连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身上的衣服永远都缝着层出不穷的补丁,他在学校内心始终无法宁静,但是更令他内心不安的是哥哥与父亲在家里拼了命的挣公分,而他,作为一个那个时代的一个成年人(可以下地挣公分)却在学校里“舒服”地待着,哥哥和父亲“砸锅卖铁”也要坚持供他读书,直到他高中毕业。
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一个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国家和世界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是可悲的!
孙少平能够实现他平凡人生的蜕变的关键所在是他遇见了田小霞,她打开了少平的眼界,告诉他双水村之外有黄原县城,黄原之外是西安,西安之外的大中国,以及中国之外的大世界,她告诉少平,他本该就是那个扒火车的人。其次便是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很多普通人想的是如何吃饱饭,但是孙少平不同的是他爱上了看书。读书,让他了解到关于外面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不满足于现状,让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后他走出了双水村,走出了封闭与内心的贫穷。读书,不断吸收精神食粮给他指明了方向,给了他追寻梦想,走向远方的力量。
在晓霞的眼中少平是跟别人不一样的,他不平凡,他是一个有另外世界的人。而在路遥眼中少平是一个平凡且一生注定与苦难相随的人,但是一个平凡的人,也可以过得不平凡。
无论一个人外在条件如何,思想的丰盈是一个平凡人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