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多,两个孩子的妈妈,上有老下有小,俨然是家中的顶梁柱。我时常感到很恍惚,弹指一挥间,头上已夹杂了几根白发。问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30多岁,按生命年龄来说当然不算老。可在记忆中,父母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就确实是,感觉他们确实老了。忙碌和繁重农活,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在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年轻过。所以我在想,在我的孩子的心中,我是不是也老了呢!
平淡的生活,因为有了丰富的情感而变得精彩。我们80后的成长,在琼瑶剧和武侠剧的陪伴中长大,再稍微大一点就是台湾的偶像剧。想成为侠客、成为灰姑娘和敢于突破世俗的女主。农村的孩子,开窍的晚,即便上了大学,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只是当时没有发现而已。
迷迷糊糊的长大,从来没有好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在小时候成长的周围,我算是现在说的“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挺好、勤快。可是,我从来没有明白,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读完书以后又做什么。只是年复一年的按部就班,父母不批评,老师多一点关注,就满足了。父母几乎很少夸奖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怎么现在还越来越不如小时候了?”
如按照这样发展,即便在我们的乡里学习成绩算拔尖,想要考上重点高中也很难。就在那一个夏天,因姐姐没有考上高中,父母为她是否继续上学的事情而烦恼,最终父母还是借钱让姐姐上了职业中专。在那一刻,我突然开窍了,突然为自己的未来而担心。一年后,我也要中考了,如果没有考上高中,父母应该不会让我去上职业中专。按我们家家里当时的条件,父母供不起两个读中专,家里面还有妹妹在读小学。我在内心也暗暗的发誓,要改变这一状况,要考上重点高中,让自己能多几年读书的机会。
我边砍猪草,边思考着,然后开口和父亲说:“我想转到镇上去读初中,那里的教学质量好一些,要不然按照现在的成绩估计考不上高中。” 也许,在这一瞬间,父亲看到了平时自己家里面原本乖巧的孩子,更加懂事了。我们家里面当时的经济条件很差,到镇上读书开支大很多,再加上姐姐上中专还借了一些钱。父亲居然稍微思考了一下,然后嘱咐我,如果去镇上读书,就要更加努力,不要让叔叔婶婶丢脸。 叔叔婶婶在也镇上的初中教书。父母就开始筹划我转学的事情,就这么顺利我就开始了新学校的生活。
苍天从不负努力,到新学校后,我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从之前的平均六七十分,上升到90分以上。在乡里上学,考六七十分就是算成绩优秀。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我是我们大村里面第一个考上这所高中的学生。
拿到录取通知书,我怦然心动,感谢自己的努力,感谢父母的支持和信任。想要从落后农村里走到城市的路费很贵、很难。进入高中,让我有能够拿到开启城市这扇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