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选课影视音乐赏析
――我从音乐中感受到的自由
画面先切入《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兰柯的三个同学驱车去寻找他的那天――车子行驶在山与山之间那蜿蜒的蛇形小路上,以天空的视角往下看,那连绵不绝的山峰如一幅巨大的图画缓缓展现在我们眼前,就像中国文人潇洒挥毫泼墨后的作品,亦如“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中的绵延,那青黛的山峦构成了人对自由的渴望。此刻耳畔传来那绵长悠扬的印度歌曲《Behti Hawa Sa Tha Woh》,雄浑,宽广,磅礴,自由,无束……此时此刻我就像一只获得了完全自由的雄鹰一般,伴随着微风的吹拂自由徜徉在那无垠的天空下,阅尽大好河山,贪婪吮吸自由的滋味。此刻的心也如那山河那音乐般宽广,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无拘无束的世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都比不上此时此刻的豪壮景观。红色的沃尔沃,蓝天,茂密的绿树,蜿蜒的盘山公路,再配上如此美妙的音乐,简直妙不可言!再看正在行驶的车,貌似它也在说着:我要驶向天边,我要驶向自由的尽头,我要心驰神往一回。这种景象这种景观再怎么用文字表述都稍显贫瘠。这种从音乐中获得的对自由的感触甚至是感动,在现实生活中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
说起自由,我想《摇滚校园》里面传达的更是另一种风格的让人欣喜不已的自由。我们生活在一个钢筋混凝土铸造而成的“快”时代里,什么都沉浸在以分数,指标这些个冷冰冰的 数字里面,我们被培养着去取得最高的分数,去争取更多的财富,名誉。我们机械的重复着一天一天又一天的生活,我们身边充满了竞争的压力,看似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向上去追求更高的境界,但我们变成了去追求这些虚无缥缈东西的机器,我们能拿到每一次对自己的考核中的最优成绩,但其实我们对外面最纯粹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我们没有自己的生活,我们追求着别人想让自己变成的模样,我们在沉重的规则下被压迫到不敢质疑,甚至不敢喘息。敢于发出质疑挑战规则的声音实在少之又少,每个人似乎都为别人而或活着。《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最后选择自杀的男孩写的歌中就这样描述:我这一生
都为别人生活
哪怕只一瞬间
让我自由地生活
给我阳光
给我雨水
给我一个重生机会
这段音乐是在小男孩发现自己在学校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权利,老是因为别人的眼光来束缚自己后作的。活在别人眼光中太久,甚至连自己的喘息都会觉得不自由,那美妙的歌声中我听出了真正的人生应该是为自己而活的,阳光雨露鲜花,哪怕仅仅一抹微笑都会让自己感到自由的绚烂。
还有正如摇滚校园那个小男孩创作的歌词也表达了我的以上想法
Baby we was making straight A's,
But we was stuck in a dumb daze.
我们的确不应该成为取得优秀成绩的机器,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学习生活,追求着别人眼中的成功: 金钱,名誉,身份, 地位。回归生活的本质,会发现成功的定义其实非常宽广,自由是最高尚的胜利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不仅东篱采菊,更是在自己心田中修篱种菊。恬淡的生活与内心一定会感受到使人欣喜不已的惊喜,这才是生活,这才是自由。就像一望无垠的大海那般宽广宁静,内心却永怀热爱。
我想摇滚中传达出来的态度便是对这世俗冷冰冰的规则的蔑视,对这如枷锁般生活的不屑。摇滚就在于大胆热切甚至撕心裂肺来表现自己最内心的体会想法情感,不用在意其他人的眼光,不用刻意去抠某个字眼,我就是我,就要不羁一回,我就要大胆表示我自己的想法,我虽然直接,但是我真诚又热烈。这些都是与这个需要察言观色、积极向上来维持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奢侈的真诚,我想,这样的自由又被提高了一个境界,无视规则的束缚,放飞心灵做自己,给内心以自由。
“all is well”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主人公兰柯说的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当生活中的一切意外都向你砸来时,你要试着哄自己的心,一切都好一切都好。片段中的那些小意外比如乒乓球桌塌掉,洗澡洗一半停水等等,遇见这些小的烦心事都告诉自己一切都好,就会真的好起来了。那段大家一起无视烦恼,一起手拉手跳舞,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那般的欢快的音乐到现在都停留在我的脑海里,欢快又活泼的音乐加之大家轻快的舞步,那些情绪的垃圾似乎随着这份欢乐被统统抛掉,这是一种对情绪的解放,这也算另一种自由。
还有《小马王》里面的主题曲《Here I am》中那句歌词
it's a new world it's a new start
新的世界全新的开始
it's alive with the beating of young hearts
活生生年青的心跳
it's a new day it 's a new plan
轻快悠扬的曲调,桀骜不羁的歌词,随着马儿一起在太阳下驰骋,《Here I am》中那跳动的音符,跳跃进了我们的每个细胞,倘若闭上眼睛只听歌曲,冥想片刻便能发觉自己身处一片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头顶着蓝天,徜徉在最清新的空气里,耳旁吹拂着阵阵微风,头脑中的一切热火朝天的紊乱思绪偷偷溜走,剩下的仅仅是对这自由的贪婪感受,此刻仅仅只有我们自己,无关身旁一切,我们也许还能深切体会到自己身体的变化,能够感知心中那片碧蓝色大海闪烁着的玛瑙般光芒,此刻我们的心也像飞驰的骏马那般轻快洒脱桀骜不羁,但也如耳畔略过的清风那样从容,恬淡。
野马史比瑞特被人类抓去训练成战马,却始终不愿向命运屈服,经过努力抗争最终寻获自由,是啊,歌曲一出来我便能够呼吸道自由的味道,广袤的大草原才是马儿永远的归属,蓝天白云清风,无不使每个人热血沸腾。桀骜的灵魂永远不会被枷锁束缚,看见有这样一句对这部电影的精彩短评:“不被征服的西部,无法成全驯服的精灵,桀骜的一生。音乐很好,几次挣脱缰绳的时刻,教室里有人欢呼。”
谈起电影,可能每个人都如数家珍,但更可能的发生的情况是许许多多观摩过的电影的内容,还有内容传达的感情在那一特定的瞬间给人以惊喜与感动过后,就会在脑海中变成了一幅幅模糊不清的图画。甚至完全将其忘却。
电影已然是这般状况了,那么――
谈起影视中的音乐,我们对其的印象更是贫瘠的可怜。能设想到的最可观状况便是某个电影的主题曲,片头曲或者片尾曲能够因为某个电影,或是某个演唱歌手或是跟风热而火一把,从此,这便给人了对其的印象以及拥护。
音乐与影视带给人们的东西在某些程度上是相同的,无非都是人类感情上的寄托,我们不都常常沉浸在电影带来的无与伦比的震撼中吗?影视与音乐两者若恰如其分的结合起来,我想不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取代电影这种文学形式的。我想如果用一个东西来形容影视中音乐的话,那便是眉毛之于其他四官,绿叶之于鲜花,眼睛之于张僧繇笔下的巨龙。
我的生活与音乐接触,莫过于是在中学音乐课上以及连走路都舍不得取下的耳机里。我知道音乐是一门很大很高深的学问。但我却有我自己的对音乐的理解:那是一种能让人心灵放飞的东西,它有无数个可能,也会让你在无数个生活场景中进入那另一些无数个的可能中去。
我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这样一副画面:某个平淡的下午,牢如铁桶的冰冷监狱中,突然传来了一阵阵悠扬的音乐,不知道被囚禁了多少年的狱徒们那寒冷坚硬的心似乎被这般的悠扬所打动。欢愉、轻快、美妙……这些从不敢想的感觉竟然在那个下午一齐涌了上来,那在四面铁壁的强压中,竟然又那么一瞬间自己能欢乐地像小鸟一般。这般美妙的感觉正像孩子的笑脸那般纯粹干净。
“ 即使以为的感情已经干涸无法给予。也总会有一样东西能拨动内心的弦,我们毕竟不是生来就享受孤独的。”――马尔克斯在他的《百年孤独》中曾这样说到。对于那些暗无天日失去自由的狱徒,音乐,就是那种极为美妙的拨动心弦的东西。
《肖申克的救赎》里面,安迪被关禁闭暗无天日三个月,人家问你怎么能忍受得住?
安迪回答:有莫扎特陪着我。音乐从来就是这样无价的又能带来神奇效果的东西。
在这短短五六个礼拜的公选课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带着一种特定的目的去观赏每一部电影,那便是不仅仅要去看懂电影的内容,理解其中的感情,更主要的是体会影视中音乐的运用,享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感受音乐与电影相互间的映衬,相互烘托带给我们无可比拟的视听上的盛宴,还有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经历。
本学期公选课收获不小,感受到了音乐的巨大感染力与影响力还有自由的重要性。我想在前方迷雾漫天的道路上,不管我是否清晰自己要走的方向我都应该将“自由”永远做我的方向标,心怀理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