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常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孩子和一个调皮的孩子一起做了调皮的事,都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谈话。
调皮的孩子觉得没什么,但学习好的孩子受不了,结果发生了悲剧。
这是只关注了学习能力,但是缺乏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一个令人痛心的事情。
社会能力就是教会孩子去处理人际关系的问题。
比如两个孩子争抢玩具,家长应该怎么做?
放任型的方法。家长说:“小孩子的事,不要管了。”尤其是当自己孩子不吃亏时,就放任不管。
控制型的方法。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马上还给别人,一、二、三...”
贿赂型的方法。家长说:“别抢了,别抢了,走,再给你买一个。”
以上三种方法其实都不对。
第四种方法是家长要学会培养孩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要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搞清楚问题是什么。
哥哥说,他要我的玩具,我不想给她。
妹妹说,我想要他的玩具,特别想玩。
第二步,问双方的感受如何:“那你们俩现在有什么感受?”
哥哥说,我不高兴。
妹妹说,我也不高兴。
第三步,鼓励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今天咱们在一起玩,是为了高兴,对吧?为了能开开心心地在一块玩,谁有办法让大家高兴起来?”
家长要随时随地调动孩子去玩游戏,要知道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玩游戏。
第四步,等双方提出想法后,说:“我帮你们写下来。”
家长认真地拿张纸,帮孩子记下来。两人都说完了,还可以问有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一招试了不管用,还可以继续讨论。
哥哥说,我可以给她玩,但条件是她不能带走。
妹妹说,我不带走,我还可以把我的小玩具给你玩。
这时妈妈问:“现在,你们俩感受怎么样,开心了吗?”两个孩子回答:“我挺开心的。”“我也挺开心的。”
最后一步就是帮孩子体会:“孩子们,知道你们刚才这个行为叫什么吗?你们刚才的行为就叫作分享。”
孩子这时才真正学会了什么叫“分享”,因为他们做到了,而且感受到分享后所带来的快乐。而不是告诉他们,让他们去分享。
家长要做的是辅助孩子,而不是替代孩子去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在每一次处理问题之后,孩子都拥有成就感,会觉得自己又学会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