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电影版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中,乌尔比诺医生临终前对费尔明娜说的最后一句话。然后被可乐盗来了。(此处是害羞脸)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篇幅很长,但实在好看。
不过可乐没有看太多遍,因为故事虽然好看,但是一些翻译上的语法实在存在硬伤,不仅句子的结构冗长,而且作为句子成分存在的主、谓、宾语的位置安排,也实在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吐槽牢骚到此打住。
这本书,看似篇幅长到没盆友,但是故事真的不复杂。
甚至故事主线可以简单地解读为:其实这就是一场长达51年的三角恋。
年少时期的男女主角相爱了。但由于女主角费尔明娜的父亲百般阻挠,所以年轻的爱情,便也不了了之。后来女主角和很有钱的乌尔比诺医生结婚了,生活平静安稳。而男主角弗洛伦蒂诺则一直对女主角念念不忘,并发誓要取得身份和地位,从而能够和女主角般配。但在男主角等待和奋斗的过程中,他通过不断猎艳的方式来抵抗费尔明娜的离开给他造成的伤害,以至于经常用“我的心比一个妓院还大”来自嘲。
后来,如弗洛伦蒂诺所愿,他终于等到费尔明娜的丈夫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在葬礼当天晚上散场的时候,弗洛伦蒂诺来到费尔明娜的家里,对费尔明娜表达了他矢志不渝的爱情。
结局就是,男主角和女主角一起坐船旅游,在船上真正相爱了。而为了逃避世人的眼光,船长为他们升起了一面代表霍乱的黄旗,然后就一直这样旅行下去。
电影版还算贴合原著,所以不想看书的小伙伴们,可以看看电影。
其实比起书名“霍乱时期的爱情”,我更喜欢“爱在瘟疫蔓延时”这个译法。因为更贴切,也更动人。这本书,是一本纯粹讲爱情的书,马尔克斯也曾谦虚地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不过是个“老式的幸福的爱情故事”。
但书里却几乎穷尽了爱情的所有可能性:暗恋、初恋、失恋、单恋、等待、殉情、丧偶、偷情、婚外恋、夫妻亲情、露水姻缘、黄昏暮情、老少畸爱……凡此种种,再加上能够包容读者自身的想象力和体验的开放式结局,使得这本书显得奇异而富足。因此,它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同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便也不足为奇了。
在很久之前,看过这本书的一篇书评,题目是《打字机情书和暮年的白玫瑰》。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关于纯粹爱情。
因为我们确实难以想象,何时何地才能遭遇“纯粹”的爱情。而爱情也像各种东西的附庸一样。政治的附庸,社会伦理的附庸甚至是关于受难与救赎的附庸。
所以作者在文中说:在严肃文艺中,爱情成为蕾丝花边,能被随意镶嵌在哪个宏大叙事之上;在商业文化中,它又成为媚俗、煽情、有利可图的上好佐料。可以说,是忽视和占用,同时败坏着爱情的口味。
但是很庆幸的是,马尔克斯这本书很真实,可以在书里的各种细节中找到生活的样子,故事里的每一个人和我们都没什么两样,故事里的夫妻,也和现实中的夫妻一样,会为各种鸡毛蒜皮儿的事情争执。也是因为这样,这本书从一本爱情的书,变成一本关于生活的书,而又从一本关于生活的书,升华为一本关于人这种生物的书。
马尔克斯在谈创作意图时说:“这是一部爱情长篇。大多数的爱情故事都是凄凉的,总是来个悲剧收场。而我所写的这部小说里,那一对情侣是事事顺遂,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快乐。在我看来,快乐是目前已经不时兴的感情。我却要尝试把快乐重新推动起来,使之风行起来,成为人类的一个典范。”
只能说这是一个善良的意图,但却难以实现。所以故事里,依然会充满马尔克斯式的绝望,一次又一次地求爱被拒,半个世纪的等待和思念,充满孤独感和哀伤,但依旧不能否认故事的结局还是充满温暖的。
再多的情节,可乐就不剧透了,感兴趣的孩子可以找来读读看。最后还是share可乐喜欢的三个句子吧:
第一个:
“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第二个:
“心灵的爱情在腰部以上,肉体的爱情在腰部以下。”
第三个:
“社会生活的症结在于学会控制胆怯,夫妻生活的症结在于控制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