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门办事,在地铁上碰到三个老太太,平均年龄得有60多岁。刚开始,我戴着耳机,没有听见她们说什么,偶尔有一两句话跳进耳朵里,他们在谈论年轻人的婚姻问题。我来了兴致,把耳机取下来听她们谈话。
其中一个老太太说她儿子32了,也不结婚。“他想结婚就结,不想结婚就不结,我都无所谓,不过我还是希望他能结婚,至于生不生孩子由他决定。结婚可以享受一下人生这个过程,一个人有时候还是太孤单了”。
我一听,这绝对时髦的老太太啊,很多年轻人不见得有这样的认识。
这时,另一个老太太说“我外甥女35了,在深圳,没有对象。一个人小酒喝着,小日子过着,每天去健健身,我看过的也挺好。”
这时,第三个老太太发话了,
“那是他们没有老,老了就不一样了,连个人送医院都没有。我们有个孩子,咱不能动的时候,总有人送医院去。”
“咱现在不是去看老年公寓吗?那儿的人会送的”
听到这,我彻底佩服她们了。三个可爱的老太太。
“中国的老龄化彻底来喽,你看看坐公车的人,很多都是老年人,一上车没有人让座,谁让啊,一看大家都是老人”。
我一想,还真是,特别是有的公交车路线穿过老街,一条街上走走停停,坐车的都是老人。
“听说这个老年公寓挺好的,环境、设施都不错,我们以后还是少出来,跟年轻人挤什么”。
“我们以后不在市区活动,趁着腿脚利索,出去外面看看。不然动不了的时候就太可悲了,只剩下等死了。”
三个老太太,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旁边的人都像我一样在听他们聊天,但是没有人插话。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像我一样,感叹这三个老太太与别的老太太不一样。
没有英雄迟暮的感觉,反而老当益壮了。他们的思想让我这个年轻人都自叹不如。我虽时时感叹婚姻无奈,不如不结婚。但是现实的环境和父母的期待,让我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最终乖乖地结婚、生子,挣扎在这世俗的人生。
作为一个母亲,站在子女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希望他结婚,只是希望他能享受到人生有个伴的幸福,而不是为了早点抱孙子。相较于,每天催婚的父母,这才是真的爱吧。
我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出基于我人生经验的建议,当然,你有自我选择的权力。我想给这样的母亲点个赞。多少父母以爱之名,满足自己的私心。
有人说,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没有任何好处,唯一的合理性就是可以拥有一个合法的孩子。这未免太过极端。
但是,到了一定年龄就被催结婚、生子,只是因为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是不是也有点强人所难。
这个多元化的社会,连老太太都已经能欣赏年轻人不同的选择,很多年轻的父母却做不到。社会的进步应该表现在多元化的生活方式。
三个可爱的老太太,希望她们将要见到的老年公寓能让她们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