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我们从小生活的矿区是一个盆地,四周环山,茂林修竹,距离矿区15公里处,是著名的“渡江战役”所在地之一——荻港镇。矿区的身份特殊,地处繁昌县境内,而管理权属于马鞍山钢铁公司,那个年代钢铁产业正渐渐兴起,整个矿区物资丰裕,人们生活悠闲自适,那是一个幸福感与满足感都爆棚的年代,“卷”这个字还遥不可及。

所以关于学校的记忆很少,但是教数学的张老师,着实让我们印象深刻,记得那时候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概括他,那一定是“声如洪钟,眼神如炬”。

介绍一个人物大致从外貌写起,印象中他总穿着毛衣,卡其色或藏青蓝,得体的知识分子穿着,在那个大多是工人阶级的矿区,显得格外儒雅而精神。后来见到师母,她贤惠温和,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我便理解了其中原委。

每天下午,张老师精神饱满地走进课堂,他瞪大眼睛看向每个人,那“狡黠”的眼神里,有着随时可能迸发的幽默和惊喜,如果教室是一方舞台,那么张老师无疑是站在舞台中央的明星,他那诙谐生动的语言与肢体动作,抑扬顿挫的语调,以及丰富的表情,都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我们尤其喜欢看他和一个外号叫“国皮”的同学的互动,“国皮”每每犯了错,或犯了困,张老师都会揪着他胳膊上一丢丢的皮肤,或耳边的一丢丢头发,然后把他拎站起来,看着国皮龇牙咧嘴故作痛苦的表情,大家哄堂大笑,笑声也冲淡了午后的困意。张老师的眼睛也笑成一道弯弯的细线了。你别看张老师天天打国皮,其实我知道那是爱,就像我们见了可爱的小朋友,总忍不住去逗一下一样。

张老师夸张的动作和表情,现在想想,那是一种教学策略,他凭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活泼的教学方式,牢牢地抓住了所有孩子的心。每堂课,我们的眼神都紧紧追随他,唯恐错过了什么。

如今我踏入教师行业也有二十余年了,在教学水平和策略方面,我和张老师比,是自愧不如,作为数学老师,他的教学水平毋庸置疑,解题思路清晰,思维缜密。他对教育事业倾注的热情和对孩子们的发自内心的喜欢也是值得我敬佩的。

在那个教师素质普遍不算高,体罚和责骂还很平常的年代,他从未打击或侮辱过任何一个孩子。我在初中阶段是叛逆不思进取的“差生”,“问题少女”,“贪玩不学习”是我的标配,有一天张老师喊我上黑板做题,那道题很灵活,但我走上讲台轻松做出来了,张老师说:“你别说,Z真聪明,她要真学起来,比H还厉害。”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在我心中扎下来了根,尽管我后来仍然是一副散漫不学习的样子,但多年后,我还能把老师的这句话一字不差的背出来。上高中后,如果说我对数学还有那么一些些兴趣和信心的话,那最初的动力一定是张老师的这句话,所以,你永远也无法低估“激励”的力量。

今年是我们毕业三十周年,同学们相约去看望张老师。尽管已经85岁高龄,但张老师依旧“声如洪钟,眼光如炬”,耳聪目明,思维敏捷,据说每天还能一口气上下五楼。师生久别重逢,见面都很激动,围坐在一起聊了很久。考虑到老人的体力,最后依依不舍告别,次日得知,张老师因激动彻夜未眠。

第二天,他特意准备了七盒费列罗巧克力,托小S带给我们。小S的来电让我们热泪盈眶,人到中年,还能收到老师的礼物,这让我们倍感幸福,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青涩的年少时代。“人生若只如初见”,不禁让人感慨时光匆匆流逝。时隔30年,张老师仍然言传身教,教我们做人,做一个有血有肉有真情的人,做一个合格的倾心为学生的教育者。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